以中信版为基础,台版和英文版做对比,分析阅读了序言的第二部分“关于判断与决策的有趣研究”(台版对应“源起”),归纳为以下四个内容:
本次:解读序言
下次:387-403,附录A《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重点:知道捷径是什么?在生活过程中自己的捷径是从哪里来?偏见是从哪里来?
(一)1969年第一次研讨会
1. 和特沃斯基相识的背景故事
2. 研究的主题:人不是优秀的直觉型统计者
3. 当周周五的讨论:人的直觉是有缺陷的以及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偏见的4
4. 更进一步的实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再次证明研究主题
5. 确定研究起点:直觉和统计
(二)两人的后续合作
1. 两人的关系:尊重且相互启发
2. 工作方式:对话形式
3. 研究对象:直觉对判断的影响
4. 成果举例:
-相似性对预测的影响理论
-可得性法则,永澄老师的理解“依靠记忆容易被调取程度下判断”被验证
5. 主要研究领域:
-对事件的概率赋值
-对未来进行预测
-对假设进行评估
-对频率进行预估
(三)1974年,5年后
1. 发布论文,《不确定情况下的判断,捷径与偏见》
2. 影响面
-颠覆社会科学家对人性的认知,人是理智的,情感导致人们失去理智
-提出偏见是由认知机制的构造造成的
3. 启发:作者的觉察和反思
4. 对5年研究的评价
1. 研究主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
2. 目标:创立一种心理学理论
3. 检视做决策原则的基本问题
4. 研究方法:实例 - 选择题 - 根据结果反推
5. 1979年发表论文《展望理论:风险之下的决策分析》
6. 1996年特维斯基去世,2002年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用户筛选金句
人的直觉是有缺陷的。
归纳和演绎,这个逻辑学的基础是很容易让你犯错的,只有本质的相似性才能进行演绎和归纳。
对经验法则的依赖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时的成见。
人们经常根据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容易程度来估测事情的重要程度的。
觉察和反思的重要性: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站在上帝视角观察。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情绪脑的特点:坚持自己是对的,然后改写你的记忆,让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
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就会掉坑。
在捷径情况下做出来的判断和决策通常都是偏见。
学习,一定要和自己关联,如果只得到结论,没有一点帮助。
不要担心读得多,读得慢,好东西不怕多,不怕慢。
(四)相关资源推荐
推荐书籍: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增订本)》作者:[美] 彼得 考夫曼 | 编 李继宏 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决策与理性》(加)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决策与判断》作者:(美)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 著,施俊琦,王星 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超越智商》作者:[加]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著,张斌 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美) 凯瑟琳·加洛蒂/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器人叛乱》[加]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著,吴宝沛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才是心理学》[加] 基思·斯坦诺维奇 著;窦东徽,刘肖岑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如何做出正确决策》作者:(美)加里·克莱因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四、用户反馈精选
A
提高理解力?
直接看书,直接在书上标记重点,我认为重要的就重要,我认为不重要的事件我就带过去。
直觉从哪来的?相当大的主观成分
「我认为」不靠谱
原因是,认知水平有局限
而作者的认知水平高出我非常非常多。
我以低认知水平来判断高认知水平的作品哪里重要,会不准确。
可得性法则解释:我认为重要其实就是可能大部分来自于我熟悉的内容,也就是容易提取的记忆。那显然容易提取≠真的重要。换句话说:「我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可能非常重要。
没法呈现清晰脉络,陷入局部,无法整体串联,不知道知识点互相之间的结构,就没办法建立有效的关联。
缺少记录,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就会再次陷入可得性法则的怪圈,还是只会记住自己觉得重要的。
脑图,而且每个部分的细节都非常的清晰(梳理结构,整理关键)遇到知识阻塞的处理(深入思考)和自己的联系(联系到察觉和反思,并且做到了当知当觉)台版和中文版、英文版一起读(追溯到信息源头,有些知识阻塞可能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
怎么做?
使用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来处理每个段落
使用记录(幕布,脑图)来对抗记忆的偏误
遇到知识阻塞处理先查询信息源头(三个版本对比)然后尝试自己
理解理解不了的话,可以提问或者留白继续往下阅读。
新行动风险的防范
1、时间的投入会明显增加,这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手头上还有其他工作和任务。
防范措施:RSQC分析,如果时间真的不够(成本一定),就减少阅读数量(缩小范围),但是不降低阅读质量(保证质量)。
2、可能会因为比较难而卡住
防范措施:理性对待难点,如果真的理解不了,就暂时留白。
B
1,序言内容,分出结构和层次。按照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划分结构和层次。
2,对关键词【偏见】和【捷径】进行深刻解读,加深整个系统的理解。
3,做出了序言的脑图。
4,加入自己的理解。就是用作者的话来理解作者的意思。
5,花费至少半小时以上的分析阅读。每天都在做判断和决策,受益终生。
分析阅读,跟我有什么关联?
1,借鉴老师的方法分析阅读,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加深对自己的记忆和理解。
2,每天可花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分析阅读,按照RSQC方法来。
3,在心态上,慢慢来,持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