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易中天《三国纪》读书笔记第四篇。
什么叫士族?
当然是士人的家族。
士人从秦建帝制开始,就成了平民之首,他们是读书人,或者说以读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
但读书本身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因此士族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
读书做官成为风尚,于是他们世代读书,世代做官,甚至垄断了仕途,变成了职业官僚集团。
因此,他们的家族被成为士族,也因为读书传家比较有声望,因此也叫望族。
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代,统治中国的阶级是领主阶级,也就是血统高贵的王族、诸侯和大夫。
到了秦建帝制时代,统治阶层变成了地主阶级,其中,秦汉时期统治者主要是贵族,也可以叫贵族地主,他们是贵族、外戚和公侯,地位崇高,爵位世袭,很显贵。
但会读书,有文化,更有能力和声望的却主要是士族,因此在汉朝中期,士族开始崛起,并试图争夺最高权利。
最终在曹丕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下,士族成为帝国的统治阶层。
所以,《世说新语》中那些魏晋名士,其实大都是士族。
不过到了隋唐,庶族成为统治阶层。
相对贵族有爵位有权势,士族有权势也有声望,庶族则什么都没有,他们出生贫寒,因此也叫寒门。虽然也有读书人,但在仕途被垄断的时代,他们官运大都不佳。
所以,有句话叫,寒门难在出贵子。
但事实上,最适合帝国制度的其实是庶族,当然他们也是地主,可以称之为庶族地主,算是中小地主。他们既无高贵的血统,也无显赫的门第,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证券,反而能保证帝国的中央集团、伦理治国和官员代理。
这是历史的必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