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参加“理财规划师”的第一次课程,以下是这次课程的收获:
收获一:何谓“理财规划”?
1.对收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分配。
2.调整顺序。我们通常拿到自己的收入时,总是习惯性先支出,然后将剩余一部分进行储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储蓄,然后支出,即支出=收入-储蓄。
3.充分利用理财工具帮助我们达到理财目的。
理财工具有:保险、信用卡、基金、房地产、信托、债券等。
选择什么理财工具需要根据个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
收获二: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理财需求
-
单身期:此时,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中,应该尝试多种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积累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算失败了,也没有损失,因为赚到了经验,还可以重新开始。 -
家庭形成期(小孩未成年):需要根据家庭情况,配置保险、教育基金、老人的养老金。
保险应该首先给家里的顶梁柱配备,计划好小孩的教育金和老人的养老金,可以减少将来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应该考虑自己的养老金问题。理财产品的风险性需要根据家庭客观因素决定。 - 家庭成熟期(小孩成年):此时,若在前提打好了基础,有一个很好的现金流情况,在这个阶段相对轻松,持续前期的投资计划,风险性应该降低。
- 退休期:在这里阶段,追求的护住自己的现金流,所以应该投资风险低的理财产品,不适合一味追求高收益,稳定为主。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给自己进行一个理财规划,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你年龄来进行规划,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需求。
这里的风险,看的是一个人/家庭的承受能力,主要是客观因素,不考虑过多的主观因素。
收获三:基金知识
今天,老师简单的进行了基金知识的科普:
- 基金有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指数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用于债券投资;
股票型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用于股票投资;
混合型基金:混合了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根据配比不同,又可以分成偏股型基金(股票配置比例50%-70%,债券比例在20%-40%)、偏债型基金(股票配置比例20%-40%,债券比例在50%-70%)、平衡型基金(股票、债券比例比较平均,大致在40%-60%左右)和配置型基金(股债比例按市场状况进行调整)。
指数型基金: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
货币型基金:只投资于货币市场,风险基本没有。
2.根据投资策略可以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
主动型基金:由基金经理人为挑选股票成分、债券成分等进行投资,主要是以获取超越市场的业绩为目的。
被动型基金:选取特定的指数成份股作为投资的对象,不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即有一份指数成份股作为模板,直接进行投资,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中,主动型基金包含有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被动型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
3.适合长期投资的基金类型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比较稳定,不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的选择,不能够通过长期投资平摊风险。
适合作为基金定投的类型是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这三种基金由于市场的波动,会发生上下起伏波动,若是定投这些基金,可以做到风险分散,长期下来会获得一定的收益。
4.基金的选择
购买一个基金的时候,需要考察这个基金超过十年的业绩情况,因为这样情况下,操作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就可以跨越牛熊市的投资,我们才能判断出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但是,这些在目前的主动型基金中,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所以,建议尽量选择被动型基金进行投资计划。
收获四:保险知识
今天保险知识的科普,完全刷新了以往我对保险的观点,以前总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保险不能对自己进行保障,听得最多的就是买投资型保险比较好,有一定的收益。
在今天,我学到的是:
1.保险分为投资型保险和保障型保险。
2.保障型保险:意外险、重疾险和死亡险等;
投资型保险:分红险、万能寿险、商业保险等。
保障型保险的死亡险,优先给家庭的顶梁柱配置,死亡险的保额需要能够支付家庭负债、子女教育金和配偶至少十年期的生活费用。意外险和重疾险,必须每人都配置,那么当意外和重疾来临时,有一份保障。
3.保障型保险和投资型保险的区别:
购买保障型保险的时候,不要考虑回报问题,而投资型保险需要考虑回报。
另外,投资型保险更适合高净值人群,可以帮助他们积攒子女教育金、养老金和财富的传承。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收益不大,且没有保障的含义。
收获五:理财产品搭配
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
人在什么时候最缺钱?
我只是回答了“生病的时候”,而正确答案是:
- 失业
- 生意周转出现问题
- 生病
而这个回答就对应了三种理财手段:
- 信用卡
- 保险
- 现金流
事业和生意周转出现问题之所以缺钱,就是没有预留3~6个月的资金作为备用金,且没有足够额度的信用卡帮助自己度过这些难关。
而保险,就是帮忙转移生病带来的风险。
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理财的三大法宝:信用卡、保险、现金流。
1.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老师将理财工具比喻成交通工具,进行说明有钱人的选择和普通人的选择。
假如同样是去北京,有钱人可以选择坐飞机、高铁、火车去,而普通人,在没钱的情况下只可以选择火车,甚至当你在坐火车的时候,有钱人可能已经到达北京,或者还在慢悠悠的度假,不着急前往。就算同样是坐火车,有钱人可以选择卧铺,普通人就选择了硬座。
目的地都是北京,有钱人的选择更多,选择内容更广泛,而普通人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多。
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之前,我们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如此的被动看着机会溜走。
在保障留有3~6个月资金做为备用金,尽早根据自己的理财目的配置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计划。时刻记住保险是护钱、基金是攒钱,两种方式都配置起来。
2.理财目标
做一件事起最怕的就是没有目标,很不幸,在今天之前,我真的没有自己的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包括两点:
- 财富增值、财富安全、财务自由
- 具体的攒钱目的,这个目的一定要量化。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假如我们希望10年后攒够200万,此时自己毫无资产,每月可以定投5000月,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的回报率?
——答案是20%。
而世界上最厉害的投资人的回报率是29.5%,巴菲特是26.5%,这个20%对我们来说相对比较高,需要做调整。
改成10年后攒够100万,同样每月投资5000元,需要多少回报率?
——答案是10%。
这个回报率,我们可以轻松的通过基金定投达到目标。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量化目标来确定我们的理财产品选择。
同时,当面对客户不合理的理财目标时,理财规划师应该帮助客户进行目标调整,而不是被客户牵着走。
收获六:关于财务自由
我的理财目标是希望可以达到财务自由,但是对于财务自由的具体概念,没有一个很好的知识。
老师给出的答案就是,财务自由就好比水井一样,有源源不断的井水(现金流),这些井水不仅可以满足今天的用水要求,而是可以一直满足用水的要求。财务自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为了达到财务自由,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赚钱系统,改变自己的打工者思维,思考如何复制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赚钱。这些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学会输出分享。
收获七:个人误区
今天的课程,不仅学到了理财规划的知识,还看到了我自身的误区:
1.人生阅历少
日子过得比较宅,没有趁着单身的时候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眼界不够宽。
2.阅读少
仔细回顾,不管是读书时期还是工作时期,自己都只是看小说,而其他的书籍没有涉及,导致知识储存量不够,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多看书,一本书不止看一遍,至少要看三遍,现在看不懂,不要着急,先追求量变,之后再追求质变。
3.电影类型单一
我只喜欢看文艺片,不喜欢看其他类型的片。通过跟老师的聊天,明白到看电影,不同类型的电影,其实也是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一种方式。
4.缺乏总结
没有总结的习惯,也没有跟别人分享的情况,这个急需改变!
针对上面的误区,我希望自己有以下的改变:
1.多出去走走,认识不同的人。
2.多阅读,看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而且努力做到一本书可以输出读书笔记。
3.尝试看不同类型的电影。
4.学会总结,经常跟人交流,充分利用微信群这个平台。
聊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说理财规划,规划的是自己的人生。因为,理财规划往往会贯穿我们的人生各个阶段,做好了理财规划,人生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