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教师的写作对象最好是自己,自己的经历和行动、自己的意识和思想、自己的思维和习惯。从脑科学的角度,学习意味着大脑中神经网络的连接,仅仅经历一件事情神经网络的连接可能并不持久,经历不一定带来经验,经历不一定产生学习和变化,写作将带来神经连接的梳理、巩固和形成新的链接。美国作家纳塔莉•戈德堡说:“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平常的日子。在蔬菜杂货店里、过马路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写作来形成对经历的回顾,建立神经网络的连接。
笔者在交流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时,曾经用执教《我喜欢》的案例,分享“观看自己教学录像——整理课堂教学实录——反思讨论有价值的教学片段(故事)——重新设计未来”的教育书写。实践证明,这样的书写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反思过去经验,获得新的成长。2021年8月,听成都市崇州七一实验小学杨珊老师介绍,她回到崇州指导英语教师运用这种写自己课堂反思的方法做教学改进,近几年,有一位老师在成都市获得赛课一等奖,两位获得说课一等奖,两位获得微格课赛课一等奖。湖南省益阳市南洲镇第六完全小学的高颖老师通过实践,有这样的发现和收获:“我改变了对自身课堂教学的认知。当真的那么客观地审视自己时,我发现我的‘盲目自信’被瓦解了。教师用语、教学设计、细节处理方式、评价机制,甚至连教师教态,通通经不起推敲。这一面镜子太过真实,它连放大镜都不是,仅仅只是还原了属于我的课堂的那份真实,就足以瓦解我的一切自我感觉良好,让我铭记务必心存一份敬畏与清醒于课堂教学。”
写自己需要有意和用心。《优化课堂中的依恋与学习:大脑神经可塑性带来的启示》里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将某人放进一个大脑扫描仪让他/她分析他人,你会发现他/她所有的神经网络都被激发起来了。……如果将同一个人放进一个扫描仪并让他/她思考自己,大脑活动则少多了。”人们更愿意去讨论别人议论别人,讨论和审视自己很不容易,所以,写自己更需要有意,更需要用心。你如果这样写过了,你可能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坚持下去,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
用心去写同时意味着观察自己的真实生活,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也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写作需要做有心人,做用心人。立足于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并将此纳入自己的生命意义之中,使其成为自己的生命责任,这样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题材,也才能写出真正有意义、自己满意、对他人有启示的文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