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反思写作,发现写的多是教育中的问题。学生不出成绩,就写考法;班级不会管理,就写班级;家校关系不好,就写合作;写作缺少理论,就写读书笔记。有的时候,我想给问题找一个完美答案,但多数难以如愿。后来,我逐渐明白,有的问题可以找到真实的原因,有的问题只能找到更好的解法。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努力寻找班级问题的准确原因,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寻求真相,给问题一个真实的答案。去年讲解公开课《日月潭》,我准备了很长时间,讲完后得到的反馈是目标不准。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寻找答案,最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我一直没有看。初中生的学段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小学生一、二、三学段的目标各不相同。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导致我在定位目标的时候总是出现问题。班级中一个学生学拼音时,每次读声调都格外“搞笑”。读2声,他抬脚后跟;读3声,他先弯腿然后再伸直。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学生是借助身体来辅助发音。他不是搞笑,而是在努力解决问题。如果我能告诉他,可以用手势辅助发音的话,学生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困难。我这才发现,不是学生搞笑,而是我不够专业。发现了真问题,找到了真答案,教育就会真得发生。
向上向善,给问题一个优化的方案。工作这么多年,如果说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那就一定是学困生的问题了。我做了诸多努力,虽然收效甚微,但是我一直努力优化教法,期待能够对这些学生有所帮助。有的学生经受家暴,学习成绩不好,我就定期找家长交流;有的家长不会管孩子,我就跟家长共读一本书,交流教育经验;有的学生没有目标,我就引导学生做“计划本”;有的学生上课走神,我就引导学生课前3分钟做好预习;有的学生,内向不敢跟老师交流,我就培训学生追着老师问题;有的学生,基础很差,我就让学生做基础的作业;有的学生自卑,我就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我希望学生考好高中,上好大学。不管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国家也不会像给重点大学那样拨上百亿的科研经费的。可是,有的学生成绩却始终没有提起来,我一度非常失落。后来我逐渐明白,学优生一直在盖楼,他们懂方法,够勤奋,取得了理想成绩。学困生则一直在填坑。他们的努力,多是在填补原来的漏洞。学优生,搭建完高塔的时候,学困生可能才填好自己的大坑。我所做的,真的没有效果么?或许,他们以后学习的时候,会取舍,懂方法,够勤奋,能够有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精神。学困生的问题,表面看只是成绩的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原因非常复杂。我目前没有本领给出一个完美方案,但是我不会放弃,每次优化一点,学生就能受益一点。
找到了真问题,才能找到好方法。最近很多老师讲“双减之下,增效提质”,仔细分析,不双减,也应该增效提质。如何增效提质呢?如果“质”是成绩,那么老师就应该重点去研究考试,教给学生应考的方法,增效提分;如果“质”是习惯,那么老师就应该重点研究习惯养成,帮学生增效提习惯。很多老师研究作业设计,希望让学生用最少的题,考最好的分数。这很难。学优生做完了作业,还会自己刷题的,他们深谙熟能生巧的道理。一二年级不让考试,一位同学在家自己做了四本试卷。少做题,老师能做到。考高分,还得看学生。成绩是分配资源的依据,学生和家长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授人以题不如授人以方法,老师应该多研究教法、学法和考法,让学生成为有方法的人,学生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理性分析,寻求问题背后的真相;优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直面学生的真困难,找准问题背后的真原因,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学生和家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