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那个毫无意义的水水的“敦煌”展,我辗转地铁,到艺术博物馆看“波斯之魅一一伊朗细密画艺术展”。因为是路痴,所以在天山公园里弯弯绕绕,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到这个比较迷你的平民展馆,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它居然免费,笑歪了我的嘴。
在璀璨的人类文明中,波斯帝国留下了它独特的神韵,伊朗的细密画则是伊斯兰艺术的一颗璀璨珍珠。能在一座公益的园林里欣赏波斯精巧的绘画作品,实在是一场饕餮的视觉盛宴。
艺术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细密画的展出分成四个乐章。
第一章是皇朝掠影:展厅里的作品大都描绘着王公贵族。刚开始的细密画本质上是贵族艺术,它们常被视为珍品而互相赠送、收藏和玩赏,只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并未在民间流行。
这个乐章的绘画内容基本上是国王或者王子的肖像,他们奢靡的宫廷生活,豪华的皇家聚会,热闹欢腾的庆典,大型的狩猎场面。或者带有神话传说的战役。画面上的人物气度非凡,身上的衣物都是宝石镶嵌,伊朗人特有的乌黑乌黑眉毛和头发,造型奇特的帽子,宽大又繁琐的东方风格的长袍…
第二乐章是王书传说:可以看见中间搭着个蓝色小屋子,里面当宝贝的供奉着
《列王纪》。它由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作,又称“王书”。这是公元6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后,在波斯兴起民族主义,菲尔多西用波斯语搜集的民间故事,于11世纪初成书,是波斯文学的文化支柱。细密画艺术起源于插画艺术,而正是这本《列王纪》则将波斯细密画推向创作的高潮。
这里的细密画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插画了。比如人物众多,神情各异的铁匠起义;姿态美艳,舞姿卓越的各色仙女;白发苍苍的智者,弹着乐器的长着翅膀的天使…
第三章是诗情画意:波斯素有“诗国”之称。早在远古时代,波斯人就创作了丰富的诗歌作品,但年代久远,多已遗失。这个展厅里保留了一些波斯诗歌文字,波斯文也是极古老的文字之一。看那些诗作被制成精美的图画,每一笔每一画都像是绘者墨笔的舞蹈,不禁油然而生敬意,确实,每个民族都有值得他人肃然起敬的文化。
第四章是采风问俗:波斯有娓娓动听的音乐,瑰丽迷人的故事,热情好客的男女。这些民间的神奇美妙,和威严的王室贵族所展现的魅力截然不同,它们更贴近生活,也回归自然。这一版块展现的内容通常是描绘民间最真挚、动人的情爱,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让贵族的细密画由宫廷走向民间。
比如“恋人”这幅画,年轻男女身着蓝衫席地而坐,身后是金色的芭蕉树叶。女子拉开男子的衣袖,心疼地检查手臂的烧伤痕迹。在当时,手臂上留下几颗红点,是对爱情忠贞的象征。
总而言之,波斯细密画是伊斯兰艺术的瑰宝,它构图精美、色彩绚丽、绘画技巧丰富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向我们展示出了古波斯文化的灿烂文明,一个诗意炫美的世界,琳琅满目的作品令我目不暇接。天山公园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和那个雷声大,雨点响,还收费的“敦煌”展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