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关我对于“自我的诞生”的理解,第33篇。(周更)
“隐私感”应该是最简单的心理边界了。著名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没有秘密,孩子就不会长大。”因为当一个人总是毫无保留的对别人彻底敞开心扉时,也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心理边界。“我”完全毫无保留的向“你”呈现一切,这本质上是一种臣服,谁又不喜欢臣服自己的人呢?
当你有意识的设立清晰的心理边界,才能成为一个自主的人,而不是臣服者。
“隐私感”只是心理边界的一部分,“谁的感受谁负责”也是一种心理边界。听起来像是一种很自私的说法,难道“我”碰到了一个坏人,他给我造成了痛苦的感受,他不应该为我的感受负责吗?
这要回归到我们为什么要突破边界的问题,无论是地理边界、身体边界还是心理边界,当我们想突破它们时,几乎追寻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这份突破中获得某些好处,其中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维护自己的自恋。
自恋是人的根本本性,婴幼儿时期我们处于全能自恋的状态中,认为全世界都要听我的,以我的感受为准;但随着我们的身心逐渐成熟,理应发展出健康自恋,从认为自己是神发展到认为自己基本还可以。但人如果一直滞留在全能自恋中,自恋就太难打破了。这时候人去破坏心理边界,常常就是为了归咎给别人,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感受。
一个成熟的个体,要懂得“谁的感受谁负责”,当一份感受或一件事情令人不舒服时,如果持有“我的痛苦我负责”,人才容易有动力去改变和看到产生问题的多种原因。而一旦持有的是“我的痛苦你负责”时,就会总想着去改变对方。
好的心理边界会让我们在跟别人相处时,保留自主的权利;当坏情绪来临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有主动改变的能力。当人总是把自己不好的感受归咎于其他的人事物时,就会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可能去寻求改变,无论是心理还是能力的发展,就容易停滞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