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即将离开爱丁堡,即将离开住了三晚的别墅,真的有点不舍。离别来得太快,心里默默想着我还会再来,但自己也明白,这可能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城市离别时的自我安慰吧,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次是否会发生,又会在何时发生,这便是薛定谔的猫。收拾好房间,把所有垃圾都清理掉,恢复到入住时的模样,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入住民宿养成的习惯,真正地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样即是对别人的尊重,又是对自己的激励。拍了不少的照片,好让它永存记忆。
早上天不好,阴沉,别墅前的道路依旧人车稀少。我们在公交车站等车时,遇见一位苏格兰老太,我们与她交流了一阵,当然儿子是主角。老太满口都是苏格兰,似乎英国与她没有关系,英格兰与她也没有关系。看得出老太以苏格兰为傲,典型的民族主义者。想起昨天苏格兰高地的一路,都飘扬着蓝底白色交叉条的苏格兰旗,米字旗压根都没有生存的空间。我们问她去过中国没有,说没有,但说去过罗马尼亚。外国人眼中,中国和罗马尼亚始终划归于同一阵营。我们年轻的一代都没有人知道罗马尼亚了,更不知道罗马尼亚的历史。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关系,苏格兰老太还记忆深刻,很多观念还停留在四五十年前,恐怕这是东西方信息的不对称、交流的不通畅、发展的不均衡地体现。
大巴沿着这几日反复走过的线路行驶,我们目送着沿途的建筑在车窗外倏忽而过,然后渐行渐远,消失于身后,仿佛是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我们再次来到王子大街,转乘有轨电车前往机场。我对方位一向掌控精确,所以基本都是我带路,他们都不用费神,但这次居然又搞错了。拿着手机地图,不断地转换朝向,还是错了方向。儿子着急了,拿出他的手机,研究了一下,纠正的我的错误路线,我们这才改邪归正。我也是邪了,偏偏会此时迷路。
爱丁堡机场是我们途径的第二个英国机场,虽说在苏格兰是最大机场,但感觉确实很小,人也不多,飞机多半都是小型螺旋桨机型。弗莱比航空Flybe Airline的航班,晚点一个半小时,无奈只能在机场耐心等候。廉价航空没有免费行李额度,我们也是提前在官网买了行李票,价格不低,一件行李差不多半张机票价格,没有办法,这头省了,那头就得花,得失平衡。办完登机及行李托运手续,在进入安检通道前,有工作人员检查每位乘客的随身行李,有一个不锈钢的长方形框,是随身行李的长宽高限定尺寸,大的行李往里放,只要能塞得进去,就可以让你随身带上飞机,如果塞不进去,对不起,去办理行李托运。现场托运行李价格,接近机票价格。之所以那么严格,是因为客舱顶上行李舱容量也有限,太大行李放不进去,飞机通道空间也有限,也不能随便放通道上。但是也有眼睁眼闭的,比如说好每人随身行李一件,但可能指大的行李,小背包、手提袋什么也没被拦下。我们有个22吋的小行李箱,结果塞了半天也塞不进去,好像一开始就卡在下部,后来我们反过来放,上部先进,留着下部的滚轮在框外,工作人员也没说什么,算是尺寸通过,看来这是通常的做法。我们办理登机手续时,登机牌上的座位号显示待定,问什么情况,只说晚点再确认。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们三个是这种情况,怕这种廉价航空放了很多舱位,不够分配时先打上待定,最后不知道谁是倒霉鬼。登机前一刻,在登机口柜台,工作人员才给我们写上座位号,三个人前前后后,硬把我们拆开了。第一次乘坐螺旋桨飞机,我大致算了一下,只有80个座,坐得满满当当。看着六叶螺旋桨慢慢启动,加速,飞机轰鸣滑行,离地,升空,一路的引擎轰鸣声,连讲话声都无法听清。飞行高度不太高,地面的建筑、草地、森林、河流都清晰可见。飞机飞越在爱尔兰海的上空,从不列颠岛到爱尔兰岛只需数分钟而已,降落的准备在海上便开始。全程飞行时间40分钟,完全是在拥挤、嘈杂中度过。
落地贝尔法斯特城市机场,紧临海边,离市区也很近,15分钟车程。有机场大巴进市区,如果图省心省力,我们三个完全可以打个车进市区,但我们似乎都不想那么懒惰。儿子说可以买往返票,反正我们还要回这里搭机的,这样能有折扣优惠。公共交通肯定比出租便宜,关键可以让你有机会去接触、了解当地信息,有机会去与当地人沟通交流,这也是旅行在外培养能力的必要环节。有人把它看作负担、麻烦,有人把它看作新奇、乐趣。
从车站到民宿,不远,这次我没有头昏,方向、线路正确无误。三个人推着行李箱,不急不慢地走在贝尔法斯特的街头,像赶路,又像游荡。陌生,但不紧张,新奇,无限向往。自从来了英国,已经独自走过不少城市,仿佛已经与这个异国相熟已久,少了最初的慌张、错乱,取而代之的是平静、沉稳。民宿所在片区是居民区,成片的二三层联排洋楼,红砖墙面。与国内不同,上层都是通过室外楼梯连接。我们租住的是底层洋房,与爱丁堡的大别墅相比,面积和空间都小了许多,但依旧温馨可人,洁净整齐,家具、装饰画、厨卫设施一应俱全。我们一家三口入住,虽说儿子早已不再年少,远看的身形体貌也完全盖过于我,但在我们心里还是有种为人父母的“高傲”,辈分的差距和血缘的相融,造就了一个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家庭氛围。
我们入住民宿是下午5店多,阳光突然耀眼起来,一改刚下飞机是阴沉颓唐的模样。应该是下过雨的原因,厨房后面的小院显得潮湿,桌椅上的水珠尚未蒸发,爬山虎攀附在墙角,还是绿油油的,仿佛瀑布几尺。凌乱的花草植物散发着雨后的清香,但又夹杂着腐土的气息,但夕阳携带着树叶的影子斜照在红砖墙上的那份热烈,中和了小院留下的阴郁。主人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这小院了,看着让人觉得可惜。顾及左的膝盖需要多修养,我和儿子决定,趁着天光尚好,先到处走走看看,也就是漫无目的地散步。
我们也没有探究路名,反正沿着眼前的主干道往市政厅方向走,想必市政厅一定是城市的核心地带。道路不宽,人车也少,走过除去伦敦之外的其他英国城市,都感觉非常安静和平和,配以古典建筑,仿佛回归于中世纪的某刻。沿街商铺很萧条,除了光鲜的便利超市,很少看到正常营业的。隔着灰蒙的玻璃,可以见到凌乱不堪的家具和杂物,感觉已经空置许久。
我们到达市政厅广场,市政厅是一座巴洛克风格建筑,大量人物浮雕的三角门楣,古希腊爱奥尼科立柱,建筑四角的四座塔楼,以及建筑中心的绿色穹顶,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到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儿子看到告示,说每天上、下午个有一场免费的参观,下午三点早过,想到明天还计划去巨石之路,需要一天,后天就要离开贝城,也不知道是否能挤出时间,觉得满满的遗憾。广场后面是个商业步行街,商业气氛显然比之前的一路要好很多,但也远远达不到伦敦商业街的景象,更不用说国内各大城市的步行街、商业区的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街的壮观场面。儿子喜欢鞋子,有卖鞋子的店就进去转转,而我对鞋子没有太大兴趣,坐在外面看着异国人、异国景,也倒觉得有趣。
天色渐暗,我们折返回家,真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贝城的家,哪怕就只是这么短暂的两三天。路过家门口时,儿子让我先回家,说他自己去转转,买点吃的回来。结果,儿子拎回来一堆肯德基套餐,说好久没吃了,很馋。肯德基的东西,贵而难吃,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在肯德基和麦当劳之间,我似乎永远站队于麦当劳一边。我后悔当时也是一糊涂,随他去安排晚餐,自己买点食材,动手烧点都比这强多了。
省下了时间,继续沟通两天后伦敦的住宿事宜,因为迟迟还未得到房东明确答复。同时继续规划明天巨石之路的行程,因为也一直没有确定方案。巨石之路(Giant’s Causeway),位于爱尔兰岛西北面,在贝城西北80公里处的大西洋沿岸。之所以想去看看,是被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数万根粗细不均匀的石柱,聚集排列成为一条海岸石堤,尤其是黄昏时分,海面上的夕阳晚霞作为绚烂背景,烘托出巨石大堤绝美壮观的景象,让人浮想联翩,怦然心动。去往巨石之路有两个方案,一是跟随当地旅行社,如同我们的苏格兰高地一日游那样;另一种是搭乘专线大巴,这样可以相对自由些。但不管怎么,两种方案都要早出晚归,而我们目前最为棘手的是伦敦住宿的事宜还未解决。当地房东一直不接电话,接过一次,答非所问后,再也不接了,甚至电话关机。儿子一直在主动处理此事,深夜了,国内爱彼迎也没有客服人员了。我们感觉碰上英国骗子了。我使用爱彼迎已经很多次了,无论半年前的塞波,还是这次的英国,都未遇到过这种情形。伦敦是国际大都市,确实“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我们商量,决定放弃巨石之路的行程计划,以便明天一早,趁着国内工作时间,继续解决伦敦住宿事宜。
贝城的夜晚有点冷,周围一片阒寂。想想都柏林,想想巨石之路,我们不断地在改变行程和放弃计划。人算不如天算,未知像程咬金一样不断杀出,给我们留下一堆的遗憾。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