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早些年,多次听到朋友谈论该书。然而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有缘打开它。网上百度了多个版本,简单比较,便选择了翻译追崇简单和意蕴的范晔版。作品以马孔多小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的传奇故事。孤独,或许是其家族几代人的共有特质。
在我看来,布恩迪亚家族最孤独的人首先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疑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开拓者,当初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迅速在磁铁、天文、炼金以及见识世上奇观的热望中消磨殆尽,曾经勇于开拓、仪表整洁的他,变成一个外表懒散、不修边幅的男人。曾经作出巨大牺牲、历经无数苦难寻找大海而不得,如今无心寻找它却送上门来,横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最后,他因疯疯癫癫被绑在家门口一棵老栗树下,孤独终老。
“忘了你那些疯狂的新鲜玩意儿,还是管管你的孩子吧。”乌尔苏拉回答,“瞧瞧他们,自生自灭没人管,和驴子一样。”这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痴迷炼金术时,他的爱人乌苏拉尔的频频警告。我立马为作者叹服。谁说作者一直魔幻地飘在天上,他分明妥妥的活在人间,而且双脚踏实地踩在浑厚的土地上。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验,没有对人性独到的思考和洞察,作者将一段糟糕的亲子关系撕裂开给我们看,放在今天来看,其中不乏警示意义。
晚年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那么温顺超然。善良体贴的乌苏拉尔决定给疯了的他松开绳索。可他竟然没离开小木凳一步,任凭日晒雨淋一如往昔,仿佛那些绳索毫无必要,实际上是某种比任何有形捆绑更加强大的束缚将他禁锢在栗树树干上。从某一角度来讲,又揭示了我们现实人的心理困境。尘世中的我们,和带着镣铐的大象好像分别不大。我们绕着圈子走着,走着,有时不过是困在我们自己劳心劳力画出圆圈里,并不能离开半步。
布恩迪亚家族第二孤独的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经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他最终失去了与战争的一切关联,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人迷途,失去方向。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他厌倦了战事无常,身陷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的恶性循环中总在原地打转,只不过一次比一次越发老迈,越发衰朽,越发不知道为何而战,要战到何时。
曾几何时一段真实的经历,一股青春年代不可抗拒的激情,如今对他而言已成为遥远的注脚:虚无而已。人世间没有什么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我还想起那个深渊里的陌生姑娘:
“她睡前没有熄灭蜡烛,醒来已经身处火海。她和抚养她长大的祖母一起居住的房子化作灰烬。从此,祖母带着她走遍各个村镇,让她以二十生太伏的价钱卖身,以挣回烧毁的房屋。根据姑娘自己估算,按每夜接待七十个男人计还需要干十几年,因为她还需另付二人的旅费、饮食费以及抬摇椅的印第安人的工钱。”这是作者文中提及的一位没有名字的女人。看来还是那句老话,幸福的人大抵有着同一面孔,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面孔,然而不幸的人似乎一个比一个孤独。
好在孤独之中,还有温情的人和温情的画面。譬如乌苏拉尔,对丈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离不弃,对子孙充满关爱和包容。再譬如蕾梅黛丝。“蕾梅黛丝欢快的活力溢出房间四壁,像生机盎然的和风吹过秋海棠长廊。她从清晨便开始唱歌。她是唯一敢在丽贝卡与阿玛兰妲争吵时从中斡旋的人。她担负起照顾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繁重任务。她为他送去食物,每日伺候他大小便,用肥皂和丝瓜瓤给他檫洗,为他除去头发胡须里的跳蚤和虱子,还让棕榈叶顶棚保持完好并在暴风雨天气用防水帆布加固。”
乌尔苏拉不但双眼失明还每天只能听见没完没了的雨声,让她被遗忘直到有一天后背爬满水蛭;如修女的费尔南达,终日闭门幽居,她不仅拒绝在热风经过时开门,还命人用十字木条钉死窗户,严格遵循娘家教导过着活死人的生活。小黑屋里的丽贝卡,直到身上爬满蛆虫......作者像是给读者眼上蒙上黑布,抽离了时空概念,让读者在没有边际的黑暗中感受令人窒息的孤独。
神秘羊皮卷上所载一切,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时空中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
附:我最喜欢的几句话
1. 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2.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3.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