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男人结婚有了个女儿,对他的妻子百般不满意,在他的女儿半岁的时候就提出离婚,但是规定生孩子要母亲带到两周岁以后才能离婚,所以到了孩子两周岁半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离婚这种事在他们的这个年代似乎还是比较少的,似乎为这个年代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然后接踵而至的离婚率越来越多了,离婚都办妥,以后把他女儿送到幼儿园每个礼拜回来一次。就这样,然后他的亲戚呢,急着帮他找老婆。不知道他本身是不是有意愿再起个老婆,但是呢,他的亲戚很快的就帮她找到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的家贫困,但人呢,长得还漂亮,而且父亲呢,也不怎么管孩子,所以女孩子妈妈看女孩年龄到了,男方也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然后呢,也不抽烟不喝酒,而且做人还比较圆融会做人,到处逢迎亲戚关系都处理的挺不错,这样的男方应该还是挺让人满意的,而且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孩子生病了,感冒了,带着孩子跑医院。这俩男女互相了解两三个月,没意见,那就共同经营一个家吧。
女孩是个缺乏父爱的人,不擅长和男生打交道,内向自卑不敢大声说话,认为男方会疼女儿,是个好父亲,以后自己的小孩会有好父亲,加上可能也就长得好看一点,所以这婚事也成得理所当然。
确定了以后,男的在最后一次约会的时候感慨地说,我对不起你。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女儿需要女方来共同照顾吧。女方不知道说什么。可能女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结婚吧。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孩子要小的时候就得开始教着做人,女孩子刚嫁入夫家,什么也不明白,所以要教。
从此,由一个母亲保护着的女孩,开始转变为一家女主的角色,有些事可以自个做主自己说了算。欢欣雀跃之余,却发现一个问题,原来很多事情都不会,不熟练,怎么给人安排好一家的生活呢?饭烧不好,三不五时烧焦一下,早上早起不来,早起了,一天忙活下来,随时靠一下都能睡着,可还不能睡,活还没干完。等到该睡的时间,又精神了,看电脑看的,呵呵,哪里有多会安排时间,不过这个家总算是有人来煮饭打理了,小姑子也是适婚年龄了。
小女娃也有一个女人来帮忙照顾关心,打骂也有,女的发现小女娃是很可爱,但由于没有经历为人母的痛,哄娃的经历,时常感觉这小女娃太娇惯了,该疼的时候疼,该打的时候打。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有偏见了,不是自己生的不疼。显然不得孩子父亲和爷爷的认同,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直到女方也有自己的孩子又长到那么大的时候女方也是一样对待的,男方才会相信那是真诚的爱。这一等等了十几年。为什么,因为孩子在每一年龄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女方的孩子一直都是比这个小娃儿小的,直到小娃儿长到二十岁,女方的孩子也长到十六岁,才看到叫孩子干家务活、洗衣服、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一样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就这样不同的观念僵持了十几年,而且应该是会继续延续下去。这些都是由于小的时候受到不同的家庭观念影响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去寻找共同点,共同寻找那一条正确的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