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老公提出让我把楼上的旧衣服扔掉。
【速度】(快速看自己身体的反应和感受):
觉察的四个步骤:
【身】:身体的感觉(冷、热、松、紧、酸、麻,胀、痛、痒)
麻,眼睛有些胀
【受】:感受:烦躁,厌恶
【心】:心念(心里的声音)就知道扔,扔了干嘛,送人不行吗?!
【法】(意念,动念)整理分类下,该扔的扔,该送人的送人。
【深度】(找根源:底片0-18岁之间发生的事情):
小时候我家很穷,别说没有新衣服穿,连旧衣服也没有。我大姨家比较富裕,姐姐穿小的不要的,或者我姑姑穿旧的,我妈就让我穿。我穿着小了,给二妹,二妹小了给三妹,三妹小了给四妹,一件衣服要穿好几个人。过年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我们都是洗洗缝缝又一年,想要新衣服,可是家里买不起。
【宽度】(看影响正反面价值):
正面价值:努力挣钱,独立,自己为自己想要的买单。
反面影响∶买买买,不停的买,总觉得衣橱里少一件衣服。总是同一个款式没了,都没穿,又买回来一件新的。
【清晰度】(看全面双向觉察—换位思考):
从底片事件来看,小时候的我对穿衣服的需求没有满足,一直想穿新衣服。没有衣服穿,不能出门,出门让人笑话。穿旧衣服过年,怕人笑话,怕别人说我们家穷,买不起衣服。小小的我,有着大大的自尊心。这样的自己,是强大的,及时比别人物质条件差,也勇敢的去面对,自尊,自信,自强。
从当下看,老公的提醒唤起了我对小时候缺衣少食的记忆,让我很不舒服。实事求是的说,楼上的旧衣服堆积的确实旧了,要断舍离。整理分类处理,给送回收站送回收站,该送人送人。让家里清清爽爽的。
【敏锐度】(看关联性:别人这样对你,你之前都做了什么,你要负起怎样的责任):
从底片事件来看,小时候的那个我,敏感而自卑,穿着不合体的衣服的时候,总是很拘束,内心买新衣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长大了就开始不停的去满足自己,买买买,买了都不怎么穿,永远买不完。
从当下事件来看,老公的提醒,我只沉浸在了过往的经验里,让我一扔衣服,我就很生气,我衣服都没得穿,怎么让我扔,沉浸在过往的恐惧里,我不想扔掉。我已经长大了,那个没衣服穿的时光已经过去了,那个不停满足自己的我,也要看到,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区别。理性面对,理性处理。
三个我:
【社会我】:角色-责任-义务
我的衣服,为什么要扔掉。
【自我】:(情绪的部分:内心的嘀咕声)情绪-思维-想法(皮肤以内的东西)
扔扔扔,你就知道扔,我就是不想扔。
【真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自己要什么,真我是要自己负责任,让自己提升能量的. 呈现是喜悦,平静,祥和的)我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去合理处理。
觉察前∶恐惧,烦躁
觉察后∶平静,理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