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冷血》是关于一桩震惊全美的血案的纪实文学。剥茧抽丝般地探索案件的实质。凶手贝利·史密斯与理查德·狄克的杀人动机何在?若说是谋财,他们策划之初,根本不确定,堪萨斯州豪康镇柯勒特一家是否有保险箱,即使有也不知道有多少钱,后来只翻出了不足五十美元,然而竟然有谁会为了这么点钱财如此凶狠地残杀了一家四口人,若是寻仇,则凶手与受害者一家素不相识,行凶前对他们也毫无厌恶感。若是为色,则死者的女儿也并未遭到凌辱。在不为钱、怨、色,无明显动机的情况下,凶手却将柯勒特一家人残忍地杀害了,实在是令人发指。二人最终被抓获并处以极刑。
《冷血》不是一般的凶杀报道,也不是一部情节曲折的侦探小说。它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以及评论家的关注,除了揭示的骇人听闻的犯罪事实以及运用新的文学样式外,还在于它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社会、家庭、环境对青年凶犯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影响,以真挚的同情慨叹美国青少年的畸形发展,促使人们认真思考问题。
两个人为何在没有任何动机之下去残忍的杀害一家四口呢?背后有什么原因。
二、艺术创作
《冷血》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卡波特把它称作“非虚构小说”。卡波特之所以说《冷血》是非虚构小说,首先是因为它是根据真实案件写的,作家又吸收了新闻写作的很多技巧。只陈述事实而不做评价。小说完全按照案件发生的顺序来写,没有传统侦破小说中紧张的悬念和精妙的推理,作家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大量引用一些证人的证词、犯罪的供词和一些相关的文件来凸显客观性。
三、思考
作者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是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尽可能客观的向读者展示真相。凶手的残忍行径让人恐慌和匪夷所思,但是作者更加细致的去探讨了这些残忍背后的原因。
阅读这本书,也可以感受到家庭、社会、亲人对一个人的影响。他们本不是喜爱杀戮的人,本也可以有健康的人生,可是家人的疏忽,社会的纵容,使他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就像是前几天热度比较高的弑/母案件,到底怎么样的教育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可接受的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