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如今信息传播飞速的互联网时代,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往往能凭借独特的魅力登上热搜榜单,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广西守粽人”这一话题,便是如此悄然走红。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凭借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在我们广西,端午节包粽子这一习俗不知道从多少代以前就流传下至今。每年端午佳节临近,正个家乡人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温馨的氛围之中——为包粽子忙碌!因为在端午节祭祖当天,粽子是不可或缺的贡品,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与敬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当然,在广西,包粽子并非端午节的专属。春节时,同样少不了粽子的身影。与端午时不同的是,春节包的粽子不一定要作为贡品,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就这样,每年包两次粽子,早已深深融入我们广西人的生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而不可或缺。
回忆往昔,小时候的我,吃粽子是一种纯粹的快乐,是节日里最美好的享受。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成家之后,包粽子、吃粽子似乎变得理所当然,成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但在这看似平常的背后,却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传承。
如今,我已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前几年开始,在老妈的悉心指导下,她慢慢放手,将包粽子的重任交到了我的手中。起初,我还有些手忙脚乱,生怕辜负了老妈的期望。但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与艰辛。
包粽子,这原本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琐事。但在这个手机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它却演变出了许多不平常的故事,通过网络的传播,向世人展示了广西人包粽子时的种种趣事与独特风情。
要包出美味的粽子,首先要从准备材料开始。粽叶是包粽子的关键之一,我们常用的粽叶有两种:一种是宽大厚实的柊叶,另一种是家乡俗称箭竹叶的箬叶 。这些粽叶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一番繁琐的处理。要先用开水将它们煮过,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异味,然后再一张一张地仔细清洗干净。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这两种叶子是包粽子的绝配,它保证了粽子的口感和品质。
浸泡糯米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精选的糯米需要用水浸泡两到三个小时,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更加软糯。浸泡完成后,还要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在广西的一些家庭,还会加入独特的灰水,据说这样能让粽子的口感更加独特,颜色更诱人。
粽子的馅心更是丰富多样。半肥瘦的猪肉是最常见的馅料,肥瘦相间的猪肉经过腌制后,咸香可口,与软糯的糯米搭配在一起,堪称绝配。当然,除了猪肉,还有各种其他馅料,比如说猪肉加假喽独特清香味,还有人放板栗、绿豆、饭豆,红腰豆,鸡肉,腊肉,等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和做法,这也使得每一个广西粽子都独具风味。当然,我最爱吃的是猪肉假喽馅的。
当所有材料准备就绪,就到了最考验手艺的包粽子环节。在我的认知中,我们包的粽子只有一种形状。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小轿车形状”。这个形状是中间鼓两头平,是个五个角,很像小轿车。
然而,当我外出打工,以及在网上浏览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粽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枕头形等等。相比之下,我们广西的五角粽子,不仅形状独特,而且是最难包的,同时也是包得最大的一种。因为我们每次包粽子都要包一条粽王。包五角粽子需要巧妙地折叠粽叶,将糯米馅料精准地包裹其中,再用绳子紧紧捆绑,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粽子散架。
包好粽子后,接下来的炖粽子环节,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堪称整个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工序。说它简单,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只需把粽子放入锅中,加水,然后烧火即可。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老一辈常说,炖粽子至少要对时,也就是 12 个小时以上。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守粽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锅中的水始终没过粽子,并且保持滚水状态。同时,还要不时地搅动锅里的粽子,让它们受热均匀,防止粘锅。为了维持这样的状态,就需要经常添柴,时刻关注锅内的水位,及时添水,以免烧干。因此,在炖粽子的过程中,守粽人基本上都要寸步不离厨房。
也正因如此,如今网络上亲切地称呼我们这些在煮粽子时坚守岗位的人为“守粽人”。这个称呼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守粽人的任务无比艰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难以补救。
在网络上,常常能看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省的视频。比如有的守粽人在搅动锅里的粽子时,不小心把捆绑粽子的绳子扯掉了,瞬间,糯米、叶子和绳子混作一团,原本精心包好的粽子变得面目全非,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我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惊险时刻,好在发现得早,只是有两条粽子脱线,经过及时补救,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还有些守粽人因为离开厨房时间太久,柴火烧出了外面,引发火灾,不仅粽子没煮好,还让整个厨房甚至房屋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更有甚者,忙着烧火,却忘记添水,最后水烧干了,锅头烧烂了,粽子也烧焦了,煮出一锅碳。这真令人惋惜不已。
所以这十几个小时的守粽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很难煮出一锅完美的粽子的。每一个香甜软糯的粽子背后,都凝聚着守粽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广西人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与传承,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下次当我们品尝美味的粽子时,不妨多停留片刻,细细品味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味,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与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