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任何一个热爱语文,有追求的语文老师,都渴望有肖老师那样的智慧,那样的灵活,那样的深度,那样的巧妙...然而,我面对文本,往往是一掀两瞪眼,文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也 不知道文本要干什么,我们就这样面面相觑,互不了解,仿佛吹过山涧的风,不留任何痕迹。好像是王菘舟老师说,课分为三种:一种课是课,人是人;一种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一种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当然这是很“武侠”的一种说法,但是很好的传达了好课所呈现的人和课相容的程度。我的课,尤其是有人听课的课,我只能说我不在这三种课之中,我是第四种情况:人不是人,课也不是课。别说什么灵活应变,伺机而动,什么智慧灵光,什么神来之笔——我几乎失常。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打小锻炼的少吧,有人听课的时候表现得越差。记得有一年,我参加市里的一次优质课比赛。我想拿前三名可能不容易,但是拿后三名可能也不容易。结果,我发现,拿后三名很容易,因为我又“人不是人,课不是课”了。一直在努力克服,最近这一两年稍好,然而离大师级别,比如肖老师这样的,还差着不止十万八千里呢!唉!我常在心里想:天赋这个东西,真不是努力就可以,虽然努力可以有进步。我恐怕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肖老师的高度,但是我倒是愿意不懈追求,不断努力,做一个语文的行者吧!管它那十万八千里的漫漫取经路,我自意志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