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1 新年计划
眼看着2017年就剩下一个月了,相信不少人会猛然想起曾经在1月1日说出的那些话:
“我要升职加薪”
“我要瘦成一道闪电”
“我要习得一门技能”……
转眼到了11月底,然并卵。
2 放鸽子
自从成了天津的第一个拆书家,我陆续开了不少线下拆书课。其中,以10月份最为疯狂:
课后很多人加了群,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地表示:要一起加油!实现终身学习!当时正好我手上有个付稿费的稿子,但日程安排得太满,自认为没时间写。于是就招呼大家,看谁有兴趣,可以来试试。既然都是对读书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也就没必要设什么门槛了,第一个响应的,就是他了。结果,当我再想起来这事,发微信问的时候,画风变成了这样:
3 别误会
之所以一开篇就说了这些,并不是我想指责谁,鞭促谁。只是因为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知识变现》,顺势联系了起来。
说到这本书,真心需要隆重推荐一下,作者是有着“教主”之称的萧秋水老师和最会即兴采访的剽悍一只猫。看到作者和书名,我们自然就能够想到,这是一本讲最近火到爆的知识创业的书。它通过剖析牛人大咖的心路历程,指导有着同样梦想的年轻人,如何成功。
4 知识创业为什么火?
说到知识创业有多火,即使你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领域,但至少听过得到、知乎、千聊、饭团、分答、在行、小鹅通、今日头条、喜马拉雅……这些名字中的几个。即使你从没在这些平台上发布过内容,至少每天会从它们那里得到绝大多数的信息。
而这些,就是知识创业的战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竞争:
有人说是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很多离开校园的人需要继续充电,所以才有了大量的内容需求。
有人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了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才衍生出了这么多的平台。
……
我想说,是因为知识创业的红利太高,而门槛又偏低。导致了大量想实现自由职业的人涌入市场,从而造成了市场虚高的假象。
除了平台数量的与日俱增,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夜之间,“草根”的逆袭。
听说某某大咖月入五/六位数,而在成名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关注了之后,我们竟然又发现,他是以写文章出名的!
这简直太简单了。谁上学时没写过作文呀,谁工作了没写过报告呀。原来,这就叫知识创业。于是,就像抢双十一的特价一样,你也开了公众号、发文章,立志要分得知识创业的一杯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不再朝九晚五,实现自由职业。
5 谁有资格做“自由职业”?
如果一个炒股从来没赚过的人,讲怎么通过炒股发财,相信谁都不会信。那么,讲“自由职业”的任职资格,恐怕非这本书的作者们莫属了。
如果你也正好想“知识变现”,不妨对照着我总结出的4个方面看一看,这条路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菜。
自由职业的4个基础:物质、精力、管理和心态。
小王最近上班总是哈气连天,问他怎么状态这么不好,他特神秘地跟我说:“我最近开了一个公众号,想通过写文章出名。这几天连着写到半夜,困成马了。”
很多自由职业都是从第二职业开始的,很少有人直接裸辞,回家专心搞创作(李安导演那样的毕竟是少数)。而在本职工作之外开发第二职业,很有可能会遇到小王这样的问题:资金、精力跟不上,从而影响持续下去的决心,最终导致半途而废。
我根据书中内容,总结了一个自查清单,帮助你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开始第二职业。
我在第二职业上的预算成本是多少?
我能专注持续地做这件事多久?
没有了各种考核,我能否像本职一样做到自我管理?
如果长时间没有回报,我对它的兴趣能保持多久?
首先,开发第二职业,投入资金和精力成本是必须且必要的。
而所谓自由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而是要随时随地地做什么。“自由”就意味着没有上班、下班,没有节假日,每分每秒都处于工作的状态中。这样的现实,你能接受吗?
最后,缺少劳动合同的第二职业,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颗粒无收的义务劳动。这种状态,你又能接受多久?
如果上面的四个问题,你都OK,那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超强的核心竞争力。虽说没有天生的天才,但先打造出过硬的竞争力,再开始第二职业,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所有的成功都不可复制,知识创业也不例外。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大咖们的成功,更让我们认清了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所谓“知易行难”,看到别人的成功,再复制到自己身上,才会发现困难重重。所以才会有了本文开篇的场景:那些无言的回复和无疾而终的新年愿望,有多少是因为掉入了“自由”的陷阱?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只有那些不放任、不沉沦,拥有强悍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愿你我都能逃出“自由”的陷阱,做喜欢的事,开启多面人生!
—END—
静待花开
天津首位拆书家
得到签约作者
“悦读自习室”创始人
你的成长,有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