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级部的负责人,每一次考试以及相关事情的安排都是汇报校长批准后才发的通知,这些不是我个人决定的,是立足整个年级以及学校其他年级统筹布置的结果,每周的训练坚持了二个多月了,每一次的监考任务也都是提前1天或者2天发布,本周因为时间临时调整,提前发布监考任务就是考虑到各位老师有空来协调,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该执行的必须要执行。烦恼也好,不烦恼也罢,处于冲刺阶段需要的是正能量,这也是工作态度。”据实而言,看到这样一则义正词严的“训诫”,不论是当事者,还是局外人,心里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
不难看出,能够用这样的语气发来自高层的指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不可能处于最底层的位置。只是因为身肩重托,所以才会以殷殷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参与相关的管理之中,也才会以满怀期待的口吻明之以大义。诚然,从发展观与责任感的角度审视,每一个有职业感和责任心者看到这样的通知,情绪都会受到短暂爆燃的触动。不过,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其正面积极的效应的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其有可能造成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俗语云:“话是开心的锁,也是诛心的剑。”静言思之,此话与“一句话可以兴邦,一句话也能够灭国”之语表达一样的意思。同样的意思,不同的立场,不一样的语气,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交际效果。鉴于此,不论是口头交际,还是书面表达,摆正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什么菜,吃多少饭。”如果忽视了话语的场景与环境,而一味从自我的角度一吐为快,很容易造成预期的与现实的相背离的情况。这里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方面是自己在言说对象面前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一个方面是言说对象所处的境遇;一个方面还应考虑到言说的目的。只有做到这些,自己说话时,该怎么说、用什么样的语气说,才不至于出现因为语言表达的失当而引发一些不愉快。
从社会层级的角度看,交流的对象不外乎分平级间对话、上下级间交流。这种分层不是先天性的存在,而是一种人为的自我设定。因为有了这种三六九等的分野,随之就有了不一样的语气。其实,从本位的角度审视,“人人生而平等”是古代先贤对生命个体的设定。回到当下,层级的分野,只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不同,不是高低贵贱的命定。不是说:“没有永远的领导者,只有永远的个体生命。”既然如此,不管是身居高位者,还是位居底层者,不论是在生活的话语时空,还是在工作的话语时空里,在用语言表达交流时都应该做到“三思而后言”。惟其如此,话语交际才不会因为失当而造成尴尬的局面。
从生活层面审视,交际的话语场可以分为平辈之间的对话、长幼之间的沟通。辈分上的分层是先天的血统性的,无法改变。这样,不论年纪大小,在注重血统关系的社会中,对话交流的用语就有了尊与卑、谦与敬的讲究。如果抛开长幼尊卑率性而为,因为突破了谦与敬的红线,口无遮拦地表达,很容易给别人留下“无教养”“没大没小”的印象。礼仪之邦,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滋养,尽管做不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但起码的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是要遵守和传承的。
言及于此,又回到开始的那则“训示”。不可否认,该则“训示”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出于私心。从秉持公心的角度看,这种以舍小我之私利而成单位之大义的境界是可圈可点的,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苟活的人看到都会感到汗颜、产生愧疚之感。不过,当仔细咀嚼玩味时,会始终感觉字里行间缺少了那么一丝温情与质感。由于充溢着冰冷,给人以“凄寒彻骨”之感,而让人感觉浑身的不自在。“官”与“民”的分层多源于能力的大小。不过,在倡导“执政为民”的时代大背景下,身居官位者放下身段,降低讲话的分贝,缓和讲话的语气,这样官民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如果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颐指气使的做派处理各种关系,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芥蒂。古语云:“官,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亦或是待人接物都需要艺术,而不仅仅依靠技术。此中的艺术,不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和手段处理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事情,而是用合适而恰当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既然自己是社会大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纲,还是常,竭尽所能让自己不影响大网正常的运作,在此前提下如果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自我存在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首先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和正常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诚然,不论是从个体的角度,还是从国家世界的层面,欲和谐共处,需要每一个组成元素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试问,在世界处于百年未变之大变局,各种已知的和未知的挑战时刻在挑动世人的神经的大背景下,身为世界掌门人的古特雷斯百感交集。为了尽可能地改变这种状况,扭转世界四分五裂的格局,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借助脸书平台向所有的联合国成员国发了一条类似于篇首的那则“情真意切”的“训诫”,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真的不得而知。“说话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好好说话”,简单的四个字,不仅仅关乎心态、身段,还关乎心胸、气度。当然,这是一门艰深的学问,要真正掌握好尺度,把握好火候,需要慢慢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