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是中国人走亲访友最频繁的阶段,中国式的交往在这几天里最凸现,尤其在农村。
小时候,每年春节从初二到初七,挨着走亲戚,带的礼物都是自家炸的麻花。做客的会装十多条麻花,但是主人一般只留两条,等待客结束后,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麻花都汇聚到主人家。
条件稍微好点的家,会多装一包点心或煮饼。这份礼都会强烈要求主人留下。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很少有自己家里炸麻花了,但是春节吃麻花的习俗还在,不过都会买现成的。走亲戚也不带麻花了,只带礼品包装的各种饮品,点心,饼干就可以。条件好点的,买蒙牛特仑苏或者其他高品质的礼盒,大约六十元左右,条件一般的就买二十元左右的不知名的奶或者饮料。
我父亲有十个外甥,一个侄子,三个外甥女,家里条件都一般,每年我家待客时收到很多礼盒,父母对奶制品都不喜欢喝,每年都会扔掉很多过期的礼品。想想真是浪费。
晋南这边平时吃饭的习俗是两顿饭,早饭一般会在九点到十点,午饭在两点左右,晚饭一般家里都不做,饿了就吃馒头就着葱,直到现在很多家里也是这样。
春节待客也是两顿饭,早饭十点左右,先上六个凉菜和麻花,凉菜一般会有拌藕片,花生米,拌肉片这几样。有男宾的会喝酒。主人家如果有厨艺不错的家人,也会上两个或四个热菜,然后就是最传统的晋南臊子面。大冬天,几桌客人有时就坐在院子里就餐,这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最让人感觉到温暖。
晋南的臊子面与陕西的略有不同。陕西的是酸辣口味。晋南的以咸鲜香更独具特色。
臊子面香不香重在臊子。待客前一天,主家就会准备好臊子。臊子原材料是:白菜,猪肉和油炸豆腐,切成小丁,海带切丝,油锅烧热油,葱花姜末炝锅后,白菜丁,肉丁,油炸豆腐丁倒入翻炒,加入食盐和酱油,然后倒入煮肉的高汤炖,炖十五分钟左右再加入海带丝,再打鸡蛋花入锅。剩下最后一道工序,非常关键。锅离火后,倒入一碗切好的韭菜段,绿色的韭菜,黄色的蛋花,褐色的海带丝,金黄色的油炸豆腐,喷香的老汤,一大锅臊子熬制完毕。
面条要用现压的细面条,煮熟后捞到盛有水的盆里,然后再挑一筷子到碗里,面只占到碗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然后趁热浇上熬好的热腾腾的臊子,一碗正宗的晋南臊子面就做好了。
主家有专门上面的人,端着一个大木方盘,上面放着十碗左右的臊子面,挨桌给客人上面。
一般都会吃两碗以上的臊子面,一是热乎,二是本来面也不多,最重要的确实好好吃。
我老公和孩子就特别喜欢吃老家的臊子面。
吃完了臊子面,早饭就吃完了。
然后大家坐一起聊天,聊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相互问问情况,年轻人会凑一起打麻将,打扑克,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去小卖店买零食,买玩具。走亲戚是最轻松惬意的放松时刻。
很快到两点左右,主家招呼开始吃午饭了。午饭与早饭略有不一样,也是先上凉菜,与早上的几乎一样,接着是炒菜,还会有一道蒜菜,现在更多的是有一道辣味小炒,因为午饭主食是馒头,蒜菜和辣味小炒都是馒头的绝配。
午饭很快就吃完了,远途的亲戚吃完就准备打道回府。主家一家一家地在门口送别客人,忙乎而又重要的一年中的一天就算是过去了。
年复一年,迎来送往,今天尽到主人的职责,明天又去别人家当客人去,中国人就是在这种礼尚往来和迎来送往中,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亲情和中国人特有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