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废话
前两篇文章笔者下意识地提到雨果,既然这样,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雨果的小说吧。和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相比,《笑面人》的确在它们面前黯然失色。在这里可以公允地说,这部小说的瑕疵实在太多。以大众的观点而言,构不成一部优秀的小说,或许连合格都称不上。可他依然流传了数百年之久,长盛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从读者和编辑的角度分析,要构成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首先,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要相得益彰,情节跌宕起伏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笑面人》情节过于拖沓,看得人直打瞌睡;
其次,情节内容要深扣主题,以情节的推动和人物的思想深刻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笑面人》常常跑题,说一大堆历史事迹,结构松散,离紧扣主题相距甚远,观点立场也过于主观,欠客观公允;
再次,文笔扎实;维克多·雨果作为大名鼎鼎的浪漫主义作家,文笔倒是无庸置疑的,文字热情洋溢,饱含真挚,尤其是他的对比手法,极具个人色彩。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情节拖沓,扣题不紧,废话连篇的作品能流传下来呢?
答案很简单,文学的门槛不是普通读者所能想象的,必须要有深厚的阅读功底,深刻的理解力,才能跨进。而编辑是为了出版社盈利为目的挑选作品,门槛太高,反而不易被读者接受,影响销量。当初要不是看在雨果的名头,这部作品十有八九被枪毙,上市后销量也相当地差,广大读者并不买账。
目前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风口浪尖,紧张的生活步伐,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人们需要消遣来缓解工作的疲劳和家庭琐事的纷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文学并不被人待见,所谓的鸡汤和励志故事才是一剂强心剂,让人满血复活,信心满满。
从文学角度说,分辨作品好坏的依据只有一个,从古至今,它的信条从未有所改变。那就是深刻。深刻地刻画人性、深刻地总结历史成因、深刻地剖析政权体制。上述三点只要做到其中任何一点,就可以被奉为文学艺术的瑰宝,高高站在群山高峰,俯瞰芸芸众生。
其中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当属哲学家于苏斯,“沉默是穷人唯一的朋友。”
这句话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属于四两拨千斤。
另外,于苏斯自编的剧作《被征服的混沌》,是小说的核心,深刻地扣住“美与丑”这个主题,以下是这首剧作的原文:
滚开吧,黑夜!
黎明唱道……
到天上去吧……
……我要你
离开你的
臭皮囊
离开你的
臭皮囊!
来哟,爱情哟!
你是灵魂哟,
我的心哟!
灵与肉、善与恶、腐朽与纯洁、混沌与光明,皆在于此。这部剧作不光述说爱情的真谛,更是看穿了世上的一切。于苏斯不愧是一位哲学家。
其实,在生活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假如我们进行深刻的分析,最后都会归到上述三者,或上述三者之一。懂的人不愿分析,因为刨根问底得来的结论很痛苦;不懂的人,自然无法领略到文学的魅力。然而,却有这样一批人迎难而上,非要把自己认识到的痛苦转嫁到普通大众的头上。这些人叫作——文学作家。
至于读者和编辑最为看中的文笔,在文学这个巨人眼中,一文不值。《平凡的人生》、《哈利波特》、《蝇王》、《美丽新世界》,这些小说的文笔差吗?
差,不是一般的差!
可是结果呢,前两部大名如雷贯耳,就不在此赘述了;《蝇王》是美国中学教材的必备课文,作者威廉·戈尔丁还是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起《美丽新世界》,来头可就大了,赫胥黎听说过吗?他不只是作家、编剧,还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十足的伟人,一大家子里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雨果的作品中,跑题是家常便饭,《笑面人》更是如此。所以,笔者按照雨果的风格,也先跑题一下,以示对大师的敬仰。
结构不合理,头重脚轻
故事情节不复杂。
贵族子嗣的格温普兰两岁人贩子拐卖,施以酷刑,用到从双耳到嘴角把两颊划开(有点重口味,手术程序不说了),总之成了笑面人,不管他是喜是忧,或哀或伤,总是给人们展现一个滑稽的笑脸。他十岁被人贩子丢弃在波特兰湾上自身自灭。求生途中,解救了尚在襁褓奄奄一息的女主人公蒂。蒂因长时间在雪地,得了黑内障,双目失明,母亲为保护她也死在了那场大雪中。两人辗转流落,被江湖艺人兼哲学家于苏斯收养,四处卖艺苟活。在伦敦表演期间,演出空前的成功,生意火爆。格温普兰和蒂两个身体残疾的人相互爱慕。可就在这时,他被带入监狱,并被告知自己的父亲是流亡的男爵,作为合法子嗣,他有权继承男爵的所有财产和上议院议员的席位。议会中,因无法认同贵族阶级剥削资本阶级和平民的理念,奋起反驳,慷慨陈词,最终放弃名利和地位,重又回到蒂的身边,却发现她身染重病。当蒂死去的那一刻,他毅然跳海殉情。
按照小说结构分析,格温普兰被带走的时候,是剧情的转折点。前面铺垫,后面收网,是写作最基本的常识。
可是我们这位任性的雨果大师是怎么做的呢?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们,格温普兰从被故事开头的被遗弃,到被于苏斯收留。占了小说篇幅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会这么长,因为作者用的是空间叙述,除了必要的铺垫,意兴阑珊时如脱缰野马,尤其是料到历史,完全没有勒辔之意。而这三分之一里面,真正描写格温普兰的有多少呢,依然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在写人贩子在海上和大自然搏斗(当然,情节起伏连绵,扣人心弦,也非常精彩)。
所以,才导致头重脚轻、主人公描写偏少,故事慢热的这样一个局面。
偶然事件过于,影响故事严肃性
故事情节编排很重要,严谨的情节应由人物的思想和情节的推动,自然而然地形成,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势。精妙构思的情节,往往给人一种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为了把故事情节讲得有趣,刻意编排,即便是通俗小说,同样犯了写作大忌。
可是呢?我们的雨果大师就是不安常理出牌,非要把情节搞得矫揉造作,才肯罢休。
让我们看看故事里有多少偶然性。
1、海上大难不死
人贩子把格温普兰丢弃荒岛后,驶船离去。一艘小破船遇到了暴风、暗礁、无人的灯塔,船被弄得支离破碎,成了一块大木板,还到处漏水。危险一个接着一个到来,竟然都没死。所有的危险度过,风平浪静,船终于沉了。沉没前,一船人在牧师的教诲下进行了忏悔,将格温普兰的身世写在羊皮卷上,还集体签名,用柏油封好,装入漂流瓶。然后,他们终于死了。不过没有死绝,人贩子头目居然侥幸活了下来。怎么活下来的?作者没有具体交待,反正就是活了,还正好被抓进了伦敦的监狱。
2、漂了十五年的漂流瓶
这个漂流瓶在海上飘了十五年,好巧不巧地飘到英国,被巴基尔费德罗捡到,出于他本身的职位,他捡到漂流瓶没有问题。可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在安娜女王、约瑟安娜、大卫·第利-摩埃中间做三面派,一心想要往上爬。安娜无疑是权利最大的,她看不起约瑟安娜这个私生女妹妹,一心想要把她和克朗查理爵士、大卫·第利-摩埃身边拆散,让她痛苦一生。大卫·第利-摩埃是谁?很巧,他就是格温普兰父亲的私生子,因人贩子保密措施好,外界不知道有格温普兰这个人,理所当然地把他父亲的一切都让他的哥哥继承。
3、善于拍马屁的巴基尔费德罗
对于巴基尔费德罗来说,格温普兰的找到,是他向安娜献殷勤的大好机会,顺势可以从他在财产里捞油水。为了做好一个合格的三面派,他向约瑟安娜讨要了一个闲职。既可以有稳定的年金,还有大把时间向三人阿谀奉承,刺探情报。闲职很多,可他偏偏就做了那个开启从海岸拾来漂流瓶的职务。
4、于苏斯的“绿箱子”
“绿箱子”是于苏斯的一辆破烂房车(舞台、住宿、马车三为一体),上面刻着他四处游历的贵族住所描述。克朗查理爵士所有的财产清单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部刻在他的“绿箱子”上。格温普兰的财产早已倒背如流,后来也都被他继承了,巧到了令人无法置信的程度。
5、蒂身染恶疾
格温普兰放弃一切,回去寻找蒂,却发现她得了动脉瘤,奄奄一息。之前无任何伏笔,蒂除了眼瞎无任何不适,即便失去了心上人,最多也只是内心积郁,怎么就突然得了一种当时医学无法攻克的致命性的病呢?要知道,于苏斯几乎是个无所不能的人物,对医学也极为精通。最后,连他也救不了蒂。悲剧的安排太过明显,逻辑不清,情节不顺。
大量引据跑题
伟人,都是任性的,不以世俗定律为准则。他们通常都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就像卡夫卡,他的小说究竟在讲什么,学者专家研究了一百多年,至今无统一的大致定论,意见分歧,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笔者书评向来不以主观意识所引导,旨在深入分析文学本质,不具个人感情及喜好因素,客观公正而深入剖析。所以,对于卡夫卡这类世人没有达成普遍观点的小说,笔者只揣摩一二,未把握到精髓,自认为是没有资格去评断的。主观臆测,是对笔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沿袭雨果的风格,又跑题了一段。
《笑面人》这本书里讲述了大量与小说内容无关,涉及历史沿革、贵族体系、建筑风格、政体制度、上下议院、阶级矛盾、城镇发展、平民社会、风俗文化等方方面面;大到詹姆士二世的倒台,光荣革命对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小到铁棒官、黑侍卫的起源。可谓包罗万象,一应俱全,使读者大张见闻,大呼过瘾。
忘了是哪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让剧情停摆不前。”
可是雨果偏偏就是这么地任信,一提起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就像打开了的水龙头,怎么都合不上。不光是《笑面人》,《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或多或少都有跑题这个毛病。
历史分析片面,欠公允
毫无疑问,作为作家,雨果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惊人,他是法国人,却把英国的历史说得如此详尽,着人让人佩服。可以说,整个欧洲的历史,几乎都在他的脑袋里。
然而可惜的是,雨果是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作家写作,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主观意识。对于社会的顽疾,他分析得不够透彻,把一切的罪责,都摊到巴基尔费德罗这个小人物身上,实在欠妥。就如同我们把商朝的覆灭归罪于妲己,秦朝的短命归咎于赵高,西汉的衰败责怪到赵氏姐妹,明朝的没落推委给魏忠贤。没错!女人,奸佞、太监,这些人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可是各位有没有想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自坐怀不乱,何惧奸佞小人?
所以,从历史角度去分析,罪责不在巴基尔费德罗,更不在安娜女王身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贵族体制、宗教体制、政治体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更非一朝一夕更够推倒。中国历代有不少明君,试图力王狂澜,可最终还是在他们手上灭了国。这能怪他们吗?
何况,熟悉英国历史的读者应该了解,安娜不是昏君,斯图亚特王朝在她手上结束,不是件坏事。之后的汉诺威王朝,逐渐动摇了上议院的根基,贵族权利削弱,资产阶级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普通民众生活得意改善,使英国的政治体系趋于平衡。安娜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生平她也不像詹姆士二世那样强权统治,比他上几任都要好很多。
雨果尽管博闻强记,对历史成因缺乏深刻剖析。但他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家,权利位置不够高,受主观立场所蒙蔽,未能看清历史的真实面貌。因而,他的观点有失偏颇。
抱歉,一想起雨果就跑题了,请见谅!
美与丑的精髓
笔者把小说贬低得一无是处,想想真是够气人的。(呵呵,好像是有点不厚道。)
《笑面人》这本书真的就这么不堪吗?
非也!
下面来说小说的精髓部分。
何为美与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论。
雨果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如火纯清,无人出其右。笔者同样以对比手法来剖析小说的核心部分。
格温普兰脸容畸形,蒂双目失明,两人都是残疾人;
格温普兰相貌丑陋,却心地善良;
蒂双目失明,却能看见真实的美;
在格温普兰眼里,蒂心灵纯洁;
在蒂眼里,格温普兰品质高尚;
于苏斯通晓一切,却不敢公然反抗;
于苏斯满腹经纶,却四处飘泊;
“绿箱子”残破不堪,新房车华丽无比;
于苏斯是人,名字叫熊;奥莫是狼,名字叫人;(拉丁语)
于苏斯受世俗牵绊;奥莫却忠于本性;
于苏斯医术了得,却无法救治蒂的绝症;
约瑟安娜风姿绰约,却心如蛇蝎;
约瑟安娜容颜美丽,行为却淫荡无耻;
约瑟安娜是私生女,却成为权贵;
安娜身为女王,治理国家大体“公平公正”,妒忌约瑟安娜的美貌,小肚鸡肠;
大卫·第利-摩埃是贵族,不惜为资产阶级“声张正义”;
格温普兰是合法子嗣,大卫·第利-摩埃是私生子;
大卫·第利-摩埃继承爵位,格温普兰却流落街头;
格温普兰继承贵族地位,却放弃所有;
格温普兰对他的财产是陌生的,可他从小就在“绿箱子”上了然于胸;
克朗查理爵士(格温普兰的父亲)力求共和,却被无情流放;
詹姆斯二世对格温普兰施加恶行,却没有遭到报应;
巴基尔费德罗毫无本事,却爬上高位;
人民水深火热,贵族恣意妄为;
上议院权利无边,下议院只是个摆设;
国王地位高于一切,却受贵族体制制约;
人贩子罪行迢迢,却逃脱审判;
人贩子尽管逃脱人类的审判,却无法避开上帝的审判;
人贩子一生恶行,临终前虔诚忏悔;
暴风雨中人贩子没死,风平浪静船却沉了;
格温普兰和蒂两情相悦,最终不能走到一起;
也许,格温普兰为蒂殉情,才是最美的结局。
《笑面人》瑕疵数不胜数,却无愧于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完整的美,才是真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