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九月十六那天是个好日子,阳历是十月十八。这一天村上有两家要办宴席,都是娶媳妇。结婚在农村这是一个大喜事了,他们两家一个在前庄,一个在后庄,其中被同时邀请到的亲友们在商量,家里哪个人到前庄,哪个人到后庄去吃酒。
前庄那一家姓乔,他家在村上是德高望重的人家,这次结婚的是他的大儿子佳明。乔大爷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他自己在县城的某粮食局工作,是村上人人羡慕的吃公家饭的人。他把大儿子也带去县城工作了。大女儿嫁到城里,家庭条件很好,他们家在整个生产队条件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瓦房早早就盖起来了,院子里盖了好几间砖混的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都铺了地坪。他家也是村上第一家买电视的人,经常有人到他家去看电视。
乔大爷平时为人十分谦和,看见人都笑眯眯的,所以人缘也特别好。他的夫人乔大娘人精明能干会过日子,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而另一家办宴席的孙大爷家条件就一般了,盖了三间大瓦房欠了不少债,到处托人总算说了一房儿媳妇,为了这次结婚,他们又向亲戚借了一点钱,想着结婚以后再慢慢还吧。
孙大爷人很老实,夫妻俩都是忠厚的人,人们也愿意和他们亲近。这次乔大爷家娶的媳妇是在县城工作,长得漂漂亮亮,双眼皮高个子,人又聪明能干。乔大爷早早地就把东厢房装好了,吊了漂亮的吊顶,贴了几张胖娃娃的年画。崭新的床是买了当时城里流行的席梦思,看起来气派得很。
两家都分别找了厨师来做饭,乔家找厨师的事就交给乔大娘了。乔大娘和厨师很熟,厨师就问乔大娘这个酒席办什么档次的,有什么要求?乔大娘问了一下菜单说:“就按照普通人家的办呗,反正来吃酒的都是村上的人,大家就图个热闹,按照村上的标准办就行了。”厨师点点头心里有数了。
孙大爷家也请了一位厨师,厨师问他有什么要求,孙大爷说:“咱家条件不好,但是办酒席不能亏待村上的人,这一次酒席一定要买一点好菜,做的数量多一点,让乡里乡亲的都吃饱吃好就行了。”厨师点点头。
9月16的正日子来了,到了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一早前后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打扮得精神抖擞的新郎官去接新娘了。不同的是乔大爷家用的是轿车,孙大爷家是那时大家都用的拖拉机。两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亲戚朋友川流不息,帮忙的帮忙,聊天的聊天,堂屋里摆了一张一张的四方桌,厨师们在灶台上热火朝天地忙着配菜,冷盘、热盘、小炒,忙得汗津津的。
大妈大姐们为了看热闹,也早早地过来了,身上穿着新衣服,看着繁忙的景象,吃着碟子里的糖果,在那谈天说地等新娘子来。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来跑去,嘴里含着奶糖吃得到处都是甜水。村上的人昨天就在家商量,谁到前庄、谁到后庄吃喜酒,所有人都抢着想到乔大爷家去,想他家那么有钱,宴席的菜肯定好吃,去尝一尝看有什么新花样。最后不当家抢不过的就到孙大爷家去了。
到了中午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娘子到了。乔大爷家的新娘子在轿车中被伴娘搀扶着走出来,她穿着簇新的红棉袄,打着一把花伞,羞答答地,本来长得就漂亮,今天擦了白粉,涂了口红,看起来更是像仙女一样。
人们横着跳着把门撑起来,要烟要酒。新娘子被花伞挡着,站在那儿等待,最后还是伶牙俐齿的伴娘和喜奶奶谈好了条件,簇拥着新娘子进去了,坐在那红得耀眼的席梦思床上。 后村的孙大爷家新娘子也接来了,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在鞭炮声中其名欢畅。新娘子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姑娘,虽然长得不是很俊俏,但是欢眉大眼的也是很讨喜的。
她大大方方地下了拖拉机,也撑着一把花伞,脸蛋红通通的。给过了喜糖喜烟,就到屋里坐下了。新娘子接回来了,宴席就开始了。
互相打过招呼的村民们坐在了一张张桌子前,一道道冷菜已经上好了,有便蛋、花生米、泡黄瓜、羊肉冻等等。大家对于酒席期待很高,早上吃得不太饱,此刻肚子都有点饿了,就一起拿起筷子吃起来,男人们喜欢喝酒,女人们加油吃菜。
到乔大爷家吃酒席的人,都是怀着巨大的好奇和希望,所以对于端来的一盘盘菜,都伸长脖子瞅着,眼看着一盘盘上来的菜和平时吃的也差不多啊,都是牛肉烩大白菜、肉圆子之类的。今天荤菜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就是多了一碗银耳汤,里面有几个大红枣是新加出来的菜,别的菜式是很平常的。一直到酒席结束,这边吃的人还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什么菜没上来。虽然肚子里已经吃饱了,但是他们的期望和现实还是有点差距的。
而孙大爷家的菜也是一道一道地上来了,饥肠辘辘的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小孩子在旁边也叫嚷着要吃。这一道道菜都是盘子装得满满的,炸得鲜红饱满的肉圆,味道真不错,上去就被一抢而空了。还有牛肉烩白菜,牛肉的数量还很多。村民们最喜欢吃的那个乌子汤,分量也是足足的,大家一边吃一边说,老孙家真不错,今天办的酒席分量足,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男人们喜酒喝起来。满脸通红一杯一杯的,还找到老孙头,灌了他几杯。到最后有几个人都喝醉了,被人搀着走,一边走一边嘴里喊:“晚上再干几杯!”中午的酒席吃完了,村上人回家了,同时两家吃酒席的两个人都互相问着:“你在老乔家吃的菜肯定比我们这边好吧?我告诉你,今天老孙家的菜真不错,味道好份量足,我吃得饱饱的。”说完还打了个饱嗝。
另一个人说:“别谈了,我今天还以为菜有多好吃呢,结果菜还不如平时大家办的酒席呢!唉,没想到他家条件那么好却那么抠,办的宴席也不咋地嘛!要不这样,晚上我到老孙家,你到老乔家。”
到了晚上这一顿,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中午到乔大爷家吃酒席的人通通不想去了,纷纷要到孙大爷家去吃,没有办法,晚上吃酒席的人都翻了个个,晚上他们吃得也是酒足饭饱。回来都评论说老孙家虽然穷,但是这次宴席办得真好,他家人实在,以后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这个媳妇看着也不错。
第二天就是会亲了,就至亲好友吃了。这以后两个新娘子就过起了平常的日子,老乔家的那个媳妇果真也是非常精明,但是有点小气,和村民们的关系处得是一般;而老孙家的媳妇人品好性格好,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她。小夫妻俩后来到外面打工赚了不少钱,回来在老宅盖起了小洋楼,日子是越过越好,果真宴席中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这场宴席有点来头,能看出一家人的待人处事方式和性格特征。铁打的宴席流水的村民,时光过去好多年,如今村上冷冷清清,那种大摆宴席的场面很稀少了,基本上都是在饭店吃饭,少了那许多的热闹,也少了许多的人情烟火气。只有关于宴席的记忆,深深地印在村里人的脑海中,偶尔会被拿出来说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