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没有看完,对于作者观点,没啥印象,如果就是书名字面意义,那就太没意思了。
昨天说的故事“转念就是转运”,这个说法比较新颖,又因为词语对仗,感觉很有意思,这会让我们想到另一本书,《一念之转》。
这本书作者凯蒂经历抑郁症困扰,苦于没有解脱办法,偶尔转换一下自己想法,情绪大为缓解,提出了一念之转这个理念和方式。
具体方式是针对自己想法,步步紧逼思考四个问题:这个想法是真的吗?确定是真的吗?有这个想法对自己影响如何?没有这个想法对自己影响如何?
然后进行反转训练,把主语和宾语替换,把肯定和否定词转换,用这个方式起到理解和共情作用。
学过心理学朋友知道,这个一念之转基础,就是认知疗法,类似合理情绪疗法理念,“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想法”,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实。
一念之转四个问题则是苏格拉底提问技术的两个罢了,心理咨询中一般采取苏格拉底六问:证据,其他解释,去灾难化,想法影响,距离,问题解决。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明,问题大都类似,解决方式也差不多,关键在于用,学以致用。
不抱怨也是如此,昨天分析抱怨是本能,根源是缺少应对办法。本能上我们都是趋利避害的,社会化训练我们可以趋害避利,也就是直面难题,抵抗诱惑。
这也是一念之转,换个想法,换个活法,折腾一下自己,豁出去了,都是这个意思。
试一试会有50%成功可能,不尝试100%失败。
换个想法就是认知重建,人人知道,不过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有过不少抱怨体验,“你工作那么容易,我上班太不容易了”,“你们一群人干的活,我一个人就能做了”,对于自己人抱怨搞砸关系,对于一般人抱怨没有用处,事情该咋办还得咋办,反倒是落下不好印象,抱怨真是有百害无一利。
遇事不抱怨,遇人不争论,做到不容易,做点无害社会无害自己的事情,做点有趣的事情,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