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诗人温经天,生命是柔软的坚定


生命是柔软的坚定

——浅读温经天诗作《自己的沙漏》的几点感悟

作者 墨生


“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谋求它。”——伊壁鸠鲁




一、关于时间

时间就像昨天一样容易过去;时间也如今天一般容易到来。

从日出到日落;从逆流到行走;从孕育到死亡……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这些略显神奇的演变,这些亘古不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可不可以将轻盈的灵魂,安放在涩重的肉体之中;并且还能不消沉、不埋怨,平静地享受此界的诸多惬意?我们是否可以让更加平静的生活经历,来附加到我们身上的一切;也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可更多时候,我们却总不顾一切地想要越过时间的界限,去深入探究里面可能存在的东西。而其实,当我们还在此界的时候,我们的灵魂虽然不安,可是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它还是会随着我们的肉体,在这里承受着生命的轻与重。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感受到快乐,这种快乐不仅是身体的放松,也是精神灵魂的自由。这足以成为了我们安然生活的重要原因。


二、关于记忆

生活在这个时间无情流逝的世界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能拥有记忆;我们还可以追忆似水里的年华。是时间创造了我们的记忆;而也是记忆,成为了打败时间的关键因素。当记忆穿越了时空地阻隔,把现实撕开一道裂口的时候,那无穷无尽的记忆,就一股脑地涌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在回忆的间隙,我们摆弄着我们各自手中的沙漏。看着细沙从上面的漏斗慢慢地漏下来的时候,这多像是我们每个人有限的时间,在匆匆忙忙中漏走。而那下面越来越多的沙子,就像是随着我们走过的时间而增加的记忆一般。直到我们生命终结之时,那些带着时间印记的‘沙漏’,注定又将会是我们财富中最珍贵的一笔。


三、关于死亡

关于文字和语言构成的世界,里面还有更多各式各样的世界。自觉或不自觉的,我们把自己和自己的人生投射进去,来获得或多或少地,情绪地变化和起伏。

尽管如此,一切都逃不过死亡。这是终极的命运;也是一切悲剧之源。所有的一切,记忆与爱,逃不过在时间里灰飞烟灭的命运。怎样开始,怎样结束,运动的轨迹早已消逝,令我们无迹可寻。

而所谓人生,它的不同之处恰恰在于,我们提前预知了死亡,那么,我们就有更多的理由去选择我们各自的命运。是你选择了生活;还是生活选择了你?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到哪里都如同到了一片乐土;如果是后者,那么再美好的地方对于你,都是牢笼和地狱。


四、关于爱

关于爱,将是这个时代里不可或缺;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于我而言,经天的这样一种书写,我感受强烈的不是他所写的结构是怎样的,而是他叙述的方式,笔过之处,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又显得错落而别致。他在叙述时,常常介于两种状态之间。一方面,他向往别人对他几乎无足重轻;别人无法使他失望和痛苦;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诠释生活更为美好的一面。而这种状态,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是再贴切不过了:“既在尘世之中,又再尘世之外。”也就是自认为超脱世俗,但终究逃脱不了世俗的羁绊。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相信幸福;相信生活;相信一切正面的东西;相信时间留给我们的真实记忆,来度虚幻的现实生活。当现实不再成为现实,便又变成另一种真实;当我们宽慰了别人,也将自己得以解救。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过了时间和空间,足以来完成我们这贫瘠却又富裕的一生。

2013-6-6 于午后



自己的沙漏

温经天


艰难地,牡蛎返回大海

日出携带蒸汽,敲开你喉咙。

颜色浅淡,适宜劳动;

反之祈祷正盛,如夜花一盏。

擎举火炬的人隔绝空气,

再次降临,狙击一页又一页台历

记录并遗忘容颜。艰难地,鱼群上岸

割掉了鳍,剥光了鳞,蓝血变红。

从逆游到行走,飞翔不是尽头

日落出乎意料地坠灭,

急速。包围的野兽被野兽包围。召唤

成为必需,仪式反复操演形成。

如果眼泪和死亡不是必需,暗影

就不会再次显露。当下一个日出尚在孕育,

艰难地,跋涉在琉璃和铁轨边缘的命运

正与诸多反刍的梦中梦会晤。

细沙如你,不易察觉,穿越

甚至钦慕一场轻柔的春风。天地倒悬时,

终睹见自己的沙漏。




温经天,诗人,诗歌评论者,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长年践行新超现实主义风格写作,曾在国内多家期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出版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旷世书》。代表作包括《正见》《证道》《安生》《丽萨》《黑金属》等大型诗系列。

欢迎您关注 @温经天�

现代诗歌佳作纷呈

共话诗歌美好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