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很巧,在阅读这本书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跑步,给我的感受十分震撼。另外,我也很巧地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校园国庆跑”的活动。都与阅读这本书不期而遇,想来也是很有缘分。
阅读前,我对村上春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过的一句话,“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因为这段话以及”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我以为这是一位女作家,直到书中提到一公里的配速五到六分钟是中等,我很意外,才发现是一位男作家。有些失望,但也产生了一丝好奇,毕竟这样的一句话从一个男的口中说出来,让我觉得有些罕见和特别。
阅读前,我就知道有这么一本关于跑步的书,但我一直以为书的主旨是写“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直到阅读后才发现整本书虽然围绕跑步,但同时作者更多地是倾向于用跑步这一媒介来写长篇小说创作的历程。
全书更像是作者的随笔,想到了什么就来写一写什么。就好似面前坐着一个长辈,和你聊聊天,分享他的经历给你听,没有任何教育的意思,只是单纯地聊一聊这些年他在跑步上、写小说上的一些经历。
作者跑了二十多次马拉松,还参加过多次铁人三项比赛,他跑步的日常是每天十公里左右。相比起来,我有时在想我跑的是啥?去年我报了一次半马,但是因为报名人数过多,采用抽签的方式,因此很荣幸地没有抽中,那就是我唯一一次报名了,不过也真是胆大,连半半马都没有尝试过,就报名半马。但是呢,再怎么说,那时候我也是真的喜欢跑步。
接下来写一写书中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01
村上春树说,他从1982年秋天开始跑步,跑了二十三年。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才多小就开始跑步了,我是不是晚了。看了看书,发现他是1949年出生的,也就是说,他三十三岁才开始跑步,而我呢,我十九岁就已经开始跑步了。
所以其实做一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晚,即使你自己觉得很晚。
02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如果说,跑着跑着突然觉得“啊呀呀,好累人啊,我不行啦“,这个”好累人“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是不是果真”不行“,还得听凭本人裁量。
这个我倒是有很大感触,每一次我觉得我不行了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再跑一公里,又不会死人“,最后也确实没有死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坚持也许很难,但是不代表不能坚持。
03
“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习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这一大段话很长,但是非常在理,可以说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真的有问题,而是方法不对。像作者说的这一种方法,就值得尝试,尤其是对于写小说。
这一点在学习上我深有体会,我学习几乎都是当天完成所有该完成的任务,不论难易,然而到第二天,面临各种任务时,我就会感到非常排斥,非常不想学习。但是有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我晚上留下一个较轻松的任务未完成,到第二天早上我便有足够的精神来完成它,因为我还记得昨晚完成时的愉悦感,这样我就更容易进入状态。
04
作者说,一旦冲过终点线,一切便一笔勾销,跟那位从比赛开始就一直争执不下、好几度你超我赶的人微笑着握了手——辛苦啦。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这样正向的竞争会让人充满兴致和动力,然而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彼此握手言和,说一声,辛苦啦。
其实在肉体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丧的局面也会出现。但是为什么这样“痛苦“的运动,还有人愿意来挑战呢?
作者说:“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跑步其实也会痛苦,就像活着总会经历酸甜苦辣。痛苦只是一部分,因为痛苦,才能感受到快乐。
全书虽然在谈跑步,谈创作,但其中很多都可以引申到生活中,人生何不是一场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