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朋友吐槽:感觉他与一个哥们儿心理上产生了隔阂,即使在一起的时候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了,彼此的事情,一个不愿多说、一个也不愿多问,在一起,反而生分和尴尬了。以前在一起恨不得连体,为什么现在会有这样的变化?
朋友的烦恼是觉得彼此间心里距离远了,甚感失落。
其实,我也挺想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但我贫乏的人生经验就像一个简陋的工具箱,很难翻出什么有用的工具来为他松一松他的“心结”。
但我总觉得这事儿,不用那么刻意强求。
首先,友情无需立约
不要轻易断言谁是谁的“朋友”或者“知己”,那很难说,因为还没来得及看清彼此的价值观,还未了解在关键时刻、对方如何取舍,也不知道我们在“有所不为”的道德底线上是否吻合。毕竟,患难与共的信任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时间。时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要么使两个人越走越远,要么将两个人越拉越近;它能使我们不知不觉中淡忘一个人的存在,即使他还活着;也能使我们对一个人刻骨铭心,即使他已经死去。时间如明镜,鉴证朋友的心,朋友正在时间的沉淀中浮出水面。
其次,友情需要双方人格独立
友情的双方都需要头脑清醒,人格独立,唯其如此,才不会变成友情中自我中心的“主宰者”或者思想缺位的“跟从者”。
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取决于心里距离较远的那一方。所以这事儿,一方上赶着、终究也是热脸贴着冷屁股。根本就在做无用功。
俗话说:朋友,是心灵世界的家人。家人也好、朋友也罢,彼此之间的缘分就像如同乘坐一辆公交车,在某一个阶段,上车相遇了,共同走过了一段路程,下一站,目的地不同了,分手道珍重。
彼此除了珍惜相逢的缘分,也要给人生分别时刻挥手远去的豁达。缘来了聚首报之以微笑。缘尽了分手我送之祝福。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做好自己!
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给自己的精神和心灵找到长久安顿的“家园”。“心有所属”也就会有安全感,定力感。于任何人相处不外求、不迎合、不排斥。
此一时频率相同则互相吸引,彼时频率不同渐行渐远也正常。
最后福利推荐一本好书:《好的孤独》ps:学会更好的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