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眼界才会更开阔。
自古唐诗宋词,千古绝佳。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有苏轼、陆游、辛弃疾。可唐有安史之乱,宋有南宋危机。成就高的诗词,未必是处于一个好的时代背景。
就用婉约派的李清照来说,她前期的作品固然有才气,是佳作。但多数局限于闺中女子的诗词,美好生活的写照。上帝的恩赐使她的眼界只停留在家庭之中。她,看不见更大的世界。可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她的眼界则变得更加开阔,看到了国家的衰败,社会的残酷,百姓的疾苦。她有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忧愁,也有了“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迈。她有了正视社会的机会,批判君主的勇气。
都说国家不幸乃诗家大幸。一个朝代即将灭亡时必将涌现出一大批爱国的文人墨客。忧国忧民,哀愁不已地作诗去寄托悲伤之情。他们的诗词不再受美好主题的限制。而是放开到整个国家,甚至历史为鉴,知兴替。如杜牧则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深化。
而如今的自己不也如此?虽不是国家灭亡,却因某些困难挫折痛苦不已,难以释怀。但当你真正能从这些挫折中领悟到一些道理,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境界,便是你人生的大幸。
此时不幸乃未来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