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超市关了后门,原本我一下楼,先穿过超市去菜场买完菜,回来时,进入超市买酸奶牛奶面包及各种生活日用品,然后从后门出来直接上楼回家,一路就跟开车去郊外一样顺畅无比,结果今天却堵车了。
一直以来,感觉超市菜场就像我的身心,整个血液循环是流畅的,而今天我的胸口被堵住了。老公感叹道,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啊。我不怀好意的想,这个超市的负责人格局也就菜篮子那么大,容不下我们居民出入一下。以前会把楼下超市当成自家的大冰箱,渴了去买瓶水,饿了买块面包,非常自在。家里冰箱永远不必塞满,一幅画面留白的美好架势。
而今,他关了门,不愿成全我。我仿佛看到一个人关了他的心门,不愿他人走进去蹓跶一下。
我就要失去这个大冰箱了,只好在网上超市订购,俩小时后,给我直接送到家门口。我买菜绕一圈儿当步行减肥了,可是这么大点的超市,这么点心思,你累吗?
令我想到,有容乃大,以及一个人的格局。我也容不下他的不容,但接受后倒是给了我面对的空间。生活是件大事,我喜欢生活。
想想,他关了后门,其实更加影响了他的生意。相当于一个人活得太闭塞,也不愿和外界交流,他失去了一些东西。尤其作为一个店面,人来人往,顺势流通显得更为重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的一句话用在人事上也顺。超市的负责人心痛了吗?痛我们在菜场买菜。但我们不想让他人方便,也无法成全自己。兼顾想着他人,想着自己,便不会痛,也会通;否则,既痛也不通,尤其作为负责人来讲,这个更重要吧?要不平台怎么顺利做好呢?
那天,去超市买酸奶,问了两位负责人这个情况,他们含糊其辞。我仔细体会他们的状态,觉得有些可惜,有时你都不用听一个人说什么,你感受下他的身体状态就是全部的信息了,心理学所谓的非言语信息。负责人的面相也会透露着丝丝负性情绪,以及浅层次的认知。我想,他们有权利做决定,只是我也希望彼此更好。
我大概属于爱管闲事的人,有次在一家餐厅吃饭,一位老人背着好几个背包走进来,不好意思地问服务生,这里可以上厕所吗?年龄大了。服务生说没问题。他出来时,我告诉老人,北京基本任何餐厅的洗手间你都可以进去上,不用担心。他笑着向我点头。一个餐厅不允许路人去一下自家洗手间,也表达了某种闭塞,古人讲,和气生财。看看星巴克肯德基绝不会阻止任何一个路人去他们洗手间或者坐在里面喝杯热水,星巴克的理念,路人迟早是客人。
途经一家有名的医院,我一进去觉得自己就像蚂蚁一样渺小。一位女友说,你觉得医院修的这么高大上是件好事吗?那将意味着得病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如果我们快乐一些,医生也许就不会那么累了。如果我们活得自我但不自私一些,宽大一些,尊重内心感受一些,以及你的母亲当年多爱你一些,你能够在亲密关系中爱人并被爱一些,那么,你会更健康一些,去医院少一些,医院也不用建造得那么博大精深,医生也会轻松一些,超市负责人体贴用心一些,他也将更快乐一些,人们情绪好了,买单会更乐意。更重要的是,你会觉得生命更有意思更有善意一些。
打开你的心门,保持通畅,去感受自己,感受人们,感受这个世界。
我今天和一位女友想趁着阳光好,出去走走,一出门竟然不知道去哪儿,太想去的画展又太远,只好就近步行,可是刚一踏入商场,身心就空荡了,感觉被框住了。城市和人在情感上有种隔离感。
而我更想去大自然走走,它的美的与接纳令我变得更有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