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如果一个人的为人,能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却又喜欢和上级顶牛,这也太少见了。不喜欢顶撞上级,却又喜欢叛乱造反,更是没见过啊。
君子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确立了,道也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这是正面说“仁”。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一个人花言巧语、满脸堆笑,他身上的“仁”恐怕就很少了。这是反面说“仁”。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如果一个人看上去满脸堆笑,特别会花言巧语,那他的内心一定是缺少仁德的。
理解的潜台词也很明显:真正有思想、有水平、怀有真诚的人,不会没事就对人说一堆讨好的漂亮话。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作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时,我尽心尽力了吗?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我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教给我的学业,认真复习了吗?
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管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谨慎从事而讲诚信,节省开支用度而爱护人民,使用民力时注意农业季节。
知识要点:
“仁”这个字很简单,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你可以理解成: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谈得上“仁”。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仁者爱人”,这是对仁的一个简要定义。
“君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一个人对自己道德要求的最高标准。那么“仁”是处理跟别人关系的,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人对待别人的最高标准。
“仁”在孔子这里是个意义饱满的概念,内容非常丰富和精微。在他之前人们也说到“仁”,但是和孔子一比,你会发现孔子在内涵和境界高度上,都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个概念。所以,“仁”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
在孔门弟子中,相比前面的有子,我们更熟悉的是曾子。曾参在孔门后学中地位非常突出,跟颜渊、子思、孟子并称孔门四大弟子,是进了孔庙被供奉的人物。
儒家传统推崇的道德楷模“君子”身上,总有一种近乎严苛、类似苦行的气质,这三个层次的自我拷问就是很典型的体现。
-----孔子讲究看一个人的内心,而不是看表面的花言巧语。孔子也谈到治理国家要注意的五个方面: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今天学习体会是,要认真做事 对得起天地良心,要每天都回顾一下自己,有哪些事情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又有哪些事情是想做而没有去做的呢?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那我要做到每晚都总结一下自己的今天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