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枫叶丰泽
【编辑荐语】: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现在已经被大众遗忘得差不多了。这民间重要的“祭祖”仪式,或许有人听说过,但亲历过的,却不多了。这篇小文,便讲述了回到老家祭祖的过程、感受与思考。让读者领略到那陌生却本应该熟悉的民俗风采。作者文笔流畅、亲和,让人读后,眼前似乎有了一个画面,温暖、凝重却也不失快乐与开心。枫叶丰泽分享并推荐好文。
祭祖,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表达着对祖先的深深怀念。小时候,我们家会把祭祖活动放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而现在,因为没有在老家居住,所以把祭祖活动提前到每一年的最后几天。
昨天,整个大家族的亲人们,相聚回老家祭祖。因为老家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远,所以得早早地起床。
早上六点半,天空依然一片漆黑,站在窗前,微风拂来,依旧带着一丝丝深冬的寒意。远远望去,连绵的高山比天空的黑更深,唯有江上的灯塔还闪烁着点点星光。公路两旁的灯笼绚丽多彩,渲染着过年的氛围,偶有几辆汽车在公路上任意穿行。
我和我家先生收拾好一切,就出门了。我们到达了大家约定的地点,一起出发。因为是过年期间,尽管走得有些早,红绿灯路口处依然有些拥挤。我们的车辆时而慢,像一只只蜗牛,缓缓挪动;时而快,像射出的弓箭,一路前行。
走在熟悉的公路上,两边挺立的参天大树仿佛是一位位卫士,守护着过往的车辆。或许是时间的原因,曾经那崭新的沥青路已经爬上了年老的皱纹。两边山坡的土地种着一大片碧绿的榨菜,看着那不大不小的个头,就知道快要到达它们收获的季节。
走完沥青路,就驶入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这条小公路,是由水泥铺成,远远看去,像一条小蛇穿行在林间。因为路特别弯,又特别窄,所以我们这一行车辆开得很慢,很慢。
我按下车窗,仔细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虽然在乡下,年味依旧没有减少,许多人家的楼上已经贴上了福字,挂上了喜庆的灯笼或彩灯。人户的周围总会看见一两个大水塘,水面漂浮着一种绿色的小植物,还留有一些枯萎的莲枝和一些被遗弃的小莲藕,几只小鸭子在水中游玩嬉戏,看来寒冷依旧没有阻挡它们玩耍的热情。
山下的人家随时随地都能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气。到了山顶,就只剩下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如针细的松叶依旧一片深绿,松枝上挂满了松果,松树干凸显出一层层干裂的树皮,大概是冬天的冷,使它们的皮肤起了褶。虽然在那片林子里行了很久,但没有听到丝毫鸟叫。
车辆突然停了,我们纷纷下了车,大家各自分工,有的人扛着鞭炮,有的人提着香烛,有的人抱着纸钱,还有的人拿着烟酒糖果。我们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缓缓行走,我们一行人有说有笑,为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片生机。
我们来到祖先的坟前,大家又开始各自忙碌。男人们就找来一根根树枝,做成一把把扫帚,努力地扫走坟前那厚厚的落叶,他们齐心协力地打扫干净后,我们就来到坟前的桌子旁,有的人就负责擦洗墓碑;有的人负责摆放烟酒糖果;有的人负责撕纸钱,有的负责点香烛,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准备,热闹极了。
胆大的人就负责去接鞭炮,只见他们首先把鞭炮全部打开,然后把一条条鞭炮接起来,最后使劲一扔,扔到坟前的几棵大树枝上,坟前的大树上挂满了红色的鞭炮,像一条条飘飞的丝带。
坟前撕的纸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家里的长辈提议,可以开始烧纸钱了。
我们按长幼秩序在一旁排好队,依次去祖先的坟前磕三个头,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后代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磕头结束,我们就坐在坟前的石桌旁闲聊,大家一起吃水果,一起剥花生,一起喝小酒。长辈们讲着小时候的故事,年轻人们,有的陪孩子玩花炮,有的用手机记录自己记忆里的山林,还有的陪着长辈们畅谈历史。
纸钱越烧越旺,我们越聊越开心。当所有的纸钱都烧完后,我们纷纷收拾,把自己所产生垃圾扔进垃圾袋里,然后就大步地远离几米,因为即将开始放鞭炮。
当我们全部到达安全的位置,噼噼啪啪地鞭炮声就响彻了整个山林,小孩子用食指堵着自己的耳朵,躲进妈妈的怀抱,不时又向燃烧的鞭炮看两眼,既害怕又好奇。
鞭炮声结束,意味着这次祭祖活动就结束了,男人们在坟前再三检查,当所有的火种都熄灭,大家才放心离去。
最后,又是一行人,行走在寂静的山林,行走在窄窄的田坎,尽管全身是泥,也未能阻挡我们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