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下乡走访入户,我郁闷的发现,不论自己怎么调动气氛,自己与他们之间始终存在一种若有若无的距离。后来看见村干部与他们的交流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少了点“接地气”,因为在群众看来,最平凡朴实的“土话”才是最好的“连心桥”。
后来我发现,群众喜欢听的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文章,也不是条理清晰的政策文件,而是能拉近距离的“大白话”、能产生共情的“家常话”。这些平凡的话语里蕴藏着真心和真情,连接着民心。
对基层群众来说,他们不喜欢“文绉绉”的高谈阔论,所以基层工作从来和高雅“不沾边”,群众要听你是怎么说,也要看你是怎么做的,但说从来都是一块打开群众心扉的“敲门砖”。因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首先要学会说大白话,交流要学会用大白话与群众“拉家常”,同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白话虽然只是一种方式,但是群众却能从中看到你的真心和重视,这个世界只有真心能换真心,从未有假意能把真心得。
平时一有时间我很愿意去一户联系脱贫户家里聊聊家长里短,在这里我不是干部,我更多像是一个倾听者、一个晚辈。我们常说语言能传递感情,相对于“大白话”而言,家常话属于更进一层的情感。这世间的情感大多不就是藏于一句句家长里短中吗?每一句唠家常里有着群众的心声和期盼,如果群众愿意与你聊聊家常话,那意味着他对你的认同,愿意打开心扉向你倾诉,这得是多么深厚的一份情谊啊。因此,我分外珍惜这份信任和真情,我也将之视为我基层生涯里最宝贵的一份财富之一。
常言道,说话是一门艺术。而对像我一样的基层干部而言,群众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个学问不仅在于“说”更在于“做”。从“大白话”到“家常话”,学会与群众“拉家常”,这是一种情感的不断深入,更是干群关系的层层递进,我们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砥砺前行、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