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读书29《谈美》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

很亲切,很贴合。

如果我青少年读过这书就好了,青少年的苦闷和烦恼,大抵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因为发育和智力完善的原因,各种发育期问题。

我和大部分人看起来应该是“撑”过去,但是有没有不用撑的幸运儿呢?

有没有知心姐姐,循循善诱的老师,这本书可以解决了。

看到“谢谢吧,留着以后用吧,还有大把烦恼的人”。

跟现在的网络用语,阴阳怪气简直一摸一样,笑死我了。

“十五岁以前注意发达想象,十五岁以后发达理解。”

想象可由文学,理解可由社科,共通者可读历史。

"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以说哪怕一样的社会环境,每个人感受都不一样。

更何况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造成的后天思想不一样,那你怎能认为你的人生经验对于他人就是正确的呢?

如果能谦逊地认为作为参考倒是极好的,可惜往往为别人做出人生指导的人,都没有谦逊的想法。

谦逊的人,也不会随意对他人人生或生活给予意见。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这让我又想起拙政园花窗挂着的那把拖把了。

朋友去拙政园玩的时候,看到花窗晾着拖把。

他觉得简直大煞风景。

但是在清洁工人看来,则只看到实用。

说不定还会觉得古代人搞这些窗挂东西真方便。

距离产生美的概念,也因为太过深入人心,而很少再去思考了。

大师级学者就是能讲得这么深入浅出,又有所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