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习思维的方法
读第34条《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511字,还不到一个完整的页面,这大概是苏霍在本书中最短的一篇文章了吧,有点儿一眼看到底的感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其意到位,就是好文章。这篇短文谈的就是“怎样深度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问题,也是我们烟台市教科院近几年构建“思维对话、和谐高效”型课堂的基本要求。
对于“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平面的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深度发展思维的问题。苏霍在文章中说,“所谓发展思维和智力,就是指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影响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克服思维的缓慢性。”这里,苏霍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思维能力,用思考的“链条”来刺激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会寻求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愿望。关于两种思维类型重要性的问题,苏霍在第32条建议《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中已经做了深刻的阐述。那么,具体一点,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苏霍首先说,“有必要给学生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所谓思维课,这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苏霍是从一年级学生开学就坚持这样做的。从以上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苏霍的“思维课”是把两种思维能力融合进行培养的。形象思维侧重于问题的感性认知,是学习的兴趣起点;逻辑分析思维侧重于分析因果关系的理性规律,是抽象问题本质的学习。我想起来了,苏霍经常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或冬天的美景,先用最简单的词来描述自己的感性认识,记录下自己的形象思维;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这些关键词变成有情感的句子,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个性表达,这是属于自己的思考加工了;最后,把这些句子按逻辑关系衔接起来,就变成了一篇理性文章。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分析思维的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最终形成的是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正确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看来,这种“思维课”不是讲解理论的,也不一定是一节严肃的课堂,而是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场景来培养学生思维的。
如果说,“思维课”是教师针对面上学生的一个教学策略,那么接下来,苏霍还重点谈了学困生要学会思考的问题。他说,“请你把他们(学困生)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面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苏霍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还记得他在第六条建议中提到的那个叫费佳的孩子吗,费佳是通过阅读他数学小册子和书籍后,成绩逐渐赶上来的;还有第十九条建议中提到的那个叫做特卡琴柯的教师,他教的数学没有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他为学生设计了合理的书籍阅读计划。合起来,教师的补差工作都是为学生创设不断递进的“链条”,并能够长期坚持下来。这是对学困生设计的能够等待整合多年的一个“思维课”,教师的规划够大的,心胸也够宽广的,因为他们有一颗能等得起的心。
考虑到我自己的教学,我是要学习苏霍的大众普及型和学困生等待型“思维课”的设计的。我还想到更为具体的课堂策略。在现在的课堂上,是很讲究学法设计的,在我所任教的物理学科中,常见的学科研究方法是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甚至是形成学科素养都是有益处的。比如归纳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演绎法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信息处理能力,转换法培养学生的转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替代法培养学生等量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法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对比法方便学生对比异同,类比法方便学生形象化理解,建模法属于是对问题的抽象化理解。在这些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中,我喜欢的是对比法、类比法和联想法,因为对比使人头脑清晰,类比容易让人形象化理解,联想能够发散和拓展。我甚至极端地认为,这三种方法是教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三大基本功,一堂课,这三种方法或者叫技能都具备了,教师的课堂至少是合格的。
有点“班门弄斧”了,人家苏霍谈的是教学思想,咱说的是学法技术,所以得低调一点了。不过,我还是非常欣赏苏霍在本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只要点燃这种(思维的)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无论是那种思维类型,或者是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