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看过不下十几遍。最近4k修复版在影院上映,又看一遍。故事早已无比熟悉,我清楚的知道影院放映的版本在什么位置删掉了什么场景。闭着眼睛都可以说出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可当我再次看到1900离陆地近在咫尺却从舷梯上返回,看到他明知船要炸毁依然选择留在船上时,心里的难过依然无处安放。
我曾经强烈期盼1900会走下舷梯,踏上陆地,去看看那艘大船之外的世界。我相信每一个人看到1900与弗吉尼亚号一同被炸毁,沉入海底时,心中都充满了难以名状的痛苦与失落。
这就是一个好故事的魅力。即便看过无数遍,知晓每一个细节,却依然无力阻挡它随时把你的情绪抓起来肆意撕扯。这次,依然没躲过它的突袭。只是,我不再一厢情愿地期待1900下船。
我尝试过无数个1900必须留在船上的理由,以此来说服自己。比如对未知的恐惧,对理想的坚定,对保持自我完整的追求,或者,其实我们不必非要接地气。这些大而化之的理由总会让我心里舒服一点,却从未真正说服我。后来我慢慢发现,那些理由,无关1900,只是我对自己心有不甘的某种安慰,或出于本能的对自己失落情绪的惯性体贴。自怜而已。我总试着让自己相信,1900不必下船。却没办法说服自己“留在船上”。我就是那个选择要“下船”的人。
But if not。-即或不然。
其实,我们人生中大多数痛苦的根源,都是因为怀揣着一份招之即来的妥协过生活,并用这些妥协,擅自悲悯,擅自揣测。
不久前读过一本书叫《清醒思考的策略》,(台版叫《52个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作者提到一个概念或策略叫“尊严圈”。
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发动二战不久,英国派士兵穿越英吉利海峡支援法国。1940年5月,30万英军驻扎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及周边地区。同月,德国攻击了比利时和荷兰,并进攻法国。没过几天,英军便发现自己已被德军包围。德军的屠杀只是时间问题。战局另英军感到绝望。一名英军军官通过电报向巴黎发送了三个单词:But if not”(即或不然)。
这三个单词来自《旧约》。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向三名敬畏上帝的犹太人宣布:“若不敬拜,必扔在烈火的窑中。”国王让三名犹太人考虑下,他们的回答是:“尼布甲尼撒,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你当知我们绝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那条电报说明:敦刻尔克战况不妙,我们已经被德军包围,除非奇迹发生,否则无法突围,然而我们已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绝不投降。以上所有信息都包含在“即或不然”之中。这三个单词表达了一项“绝对的承诺”。我们一般用“除非我死了”来表达同样的含义。“这种态度为生活定义了一个界限清晰的领域,该领域中包含了一切不容商榷的元素,即那些无须解释的优先级和原则。”作者将这个界限清晰的领域称为“尊严圈”。它涵盖了你所有的誓言,并保护你免受三种类型的攻击:(1)更好的理由;(2)致命的危险;(3)与魔鬼的契约。尊严圈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楚地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
“一个范围较小的、不容侵犯的、界限清晰的尊严圈,会对美好的生活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有一点对尊严圈而言至关重要,那就是圈内的元素均无法以理性的方式得到解释。如果你能够解释这些元素,那你将永远不得安宁。你的生活会缺少坚实的基础,因为你必须随时预计到’更好的理由’会出现,而这个’更好的理由’会将你之前所有的优先级、原则和信念打破。”
“当然,要做好一件准备:你会因为守护自己的原则而让一些人失望,特别是那些你觉得可爱的人。你可能会伤害他们,冲撞他们,而作为回应,他们也同样会伤害或冒犯你,或者会让你感到失望。你你必须准备好忍受这些情绪,因为这是你建立尊严圈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傀儡的生活才不会出现任何冲突。能力圈的建立需要一万个小时,而尊严圈的建立则需要一万次伤痛。”我喜欢这条策略,比起“为理想坚持”或者“成为你自己”的飘渺,它让我觉得踏实且易于执行。1900从来不缺下船的好理由。名声、财富或爱情。他在某个时刻或许也有过心动与迟疑。当他站在舷梯上,我觉得他就要那样走下去了。
我也是突然明白,1900早已回答了我心中的疑问:“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曾经就是那个不停四处游走的陆地上的人。用信手拈来的妥协,随意揣度1900的“固执”,擅自期待,又擅自失望。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中讲了一个同样的故事。1900在海上,而柯西莫在树上。十二岁的柯西莫,因忍受不了姐姐做的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到了树上。从此,他一生生活在树上,双脚再也没有踏上地面。他在树上读书、狩猎、救火、与海盗作战,甚至恋爱、写作。直到终老之际,他都没有再踏上过陆地。他的墓碑上刻着:“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1900从出生就在船上,最后随船一同沉入海底。柯西莫从12岁开始,生活在树上,最后随着热气球升入天空。这个两个最“不接地气的人”,却是最热爱大地,热爱生活的人。而热爱生活的人,总能清晰的知道自己“尊严圈”的界限。
Oldman。-爱情永远年轻,而你叫老男人。
有一个相反的例子,恰好也是朱塞佩·托纳多雷的电影。讽刺的是名字叫《最佳出价》。
性情古怪的奥德曼是一家顶级艺术品拍卖行的鉴赏拍卖师,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从未失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时期的女人肖像画。他对艺术充满激情,生活冷静克制。规则清晰,有条不紊。直到一天,一个神秘的女主顾克莱尔带着大批的古董遗产走进了他的生活,她称患有广场恐惧症因此从不露面,但是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却让奥德曼渐渐着迷,他甚至求助于他人追求女人的方法。终于有一天奥德曼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可是一个惊天的阴谋正在悄悄等待着他。
奥德曼有严重的洁癖,平时做任何事都戴着手套,特别是接听电话。当他因克莱尔的消失慌乱的摘下手套,拨打电话的那一刻。我知道完了。“上年纪的人谈起恋爱来,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他的“尊严圈”就在摘下手套的那一刻瞬间崩塌。他的热爱。他的坚持。他的骄傲与自负。他用一辈子时间精心布置的小世界。如同那个被偷掉所有画的房间,空空如也。奥德曼还是收获了爱情,虽然只是瞬间的镜花水月。在他把克莱尔带到他的秘密“画”园时。克莱尔被他毫无保留的真心打动,伏在他的耳边说: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想让你知道,我真的爱你。这或许也让克莱尔自己深感意外吧。克莱尔对奥德曼的爱,恰是对自己准则的出轨,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她就像《香水》里的格雷诺耶,只追逐香气,不关注身体,更别说爱情。想起大学时看《香水》,格雷诺耶把一个个漂亮的姑娘杀死,剃掉头发,包裹起来提取香味,我总是在一边浅薄又猥琐地懊恼:我靠,为啥不发生关系。现在看来,就跟期盼1900下船,期待柯西莫下树一样,毫无二致。
在爱情里丢掉了自己,越卑微,越悲哀。
还有,我们的奥德曼先生,英文原名就是Oldman。钱钟书的洞察真的是精准无比:“上年纪的人谈起恋爱来,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影片中导演对所谓的爱情,也是诸多揶揄。Max-钢琴有88个键,而你叫“最多”。
廖一梅说: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Max喜欢1900的独特,欣赏他的才华,但直到最后一刻才真正了解他。了解之所以稀罕,在于它不是一个短暂的动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多人,还未了解就已离开。Max是叫“最多”的“少数派”。最后一刻,他懂了1900,不再让他下船,含泪离开。他看着弗吉尼亚号爆炸。他知道1900还在上面。他的痛苦是货真价实的。而这份痛苦,往后余生,他都要独自承受。这就是了解的代价。
真正的了解大概是需要耐力跟勇气的。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敢去了解。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注定孤独。如果非要了解一个人,不要试图了解自己。去了解另外一个人吧,至少不会孤独。
电影看了无数遍,有一半的泪是为MAX流的。为他的真诚与善良。为他痛苦与付出。为他没有把1900绑下船。敲下这些文字,我懂了1900,可要懂MAX,还需要些时间。1900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有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愿我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好故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