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这个文案有灵气,灵气究竟指什么?基本功其实就是文案陌生化。拆解下,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文字陌生化
文字陌生化很简单,就是打破语言的常规用法。
最常见的一句:时间被偷走了。本来,能被偷走的都是一件具体东西,现在用一个偷字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就比“时间过得真快”更生动。
再举个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表达方式:他品尝着那份温暖的残酷。“温暖”与“残酷”是情感色彩的对立词,组合在一起,陌生感就制造了暂停,读者会停下来思考矛盾背后的含义了,可能是被伤害却仍有留恋,或是某种看似美好实则残酷的真相。
另一个例子:他总是画蛇添足,但添的,是翅膀。这里颠覆了成语的负面含义,添的不是无用的足,而是能飞的翅膀。这种对固定表达的戏仿和反转,打破了对词语的固有认知,赋予了旧语新意。
二. 场景陌生化
将熟悉的人物、行为或物品,放进一个完全不协调、出人意料甚至荒诞的环境中。举几个例子你们感受一下。
> 地铁闸机口,他闭眼站成了第7根柱子。
> 超市冷冻柜的冷光里,她给牛排贴了一张晚安便利贴。
> 午夜菜市场,一颗茼蒿正在聚光灯下走秀。
三. 观点陌生化
这是文案陌生化的高级用法,玩得不是语言本身,而是思想。通过颠覆常识、转换视角或挖掘深层矛盾,来创造一个新观点。在品牌主张里非常好用。来看一些熟悉的例子:
> 京东金融:你不必成功
> Keep:自律给我自由
> 陌陌: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
要注意的是,陌生化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情感、观点或营造氛围,不能为了陌生而陌生,导致晦涩难懂。
最后,运用文案陌生化的表达来总结下: 文案陌生化, 就是让语言在骨折处生出新枝。让陈旧的语言在碰撞中惊醒,用熟悉的碎片拼出陌生的星空。
当我们杀死了语言的惯常,就复活了文字的灵气。
--------------------------------------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
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文案创作干货与品牌营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