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新单元的学习。《比》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和按比分配。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比的意义》前,我阅读了教师用书中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看了教材的设计以及相关的练习,准备了教学课件。之后打开智慧中小学,观看了平台的教学课例,决定课堂上采用先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聆听平台教学课例学习新知,最后用课堂练习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课堂上,当我让孩子们就题质疑时,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比是什么?比有什么用?有关比的计算有哪些?比与哪些知识有关?……随后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看看他们通过自学能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孩子们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同桌交流,解答疑问。显然,有关比的知识在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助之下,已经比较清晰了。接着,在同学们的汇报与补充中,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已经呈现出来了。接下来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比,并分别跟同桌说一说比的前项和后项,求出比值,再交换检查。
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较长,我的讲解并不多,我没有求全,也没有反复的强调。在学生学会了上述知识后,我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再次追问,借助统计表,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可视。
学生能够逐一回答,在表格的支撑下,回答更具条理性。
整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也比较长,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只是在求比值的问题中,涉及到的类型不够全面,也没有当堂进行比较充足的练习。在完成练习册的过程中又进行了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虽然有预设,但根据实际情况,又需要作出调整。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