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页
题目中的这句话是百度百科上对他主要成就的一句概括,或许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济南城,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祠庙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他叫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生于明朝初年,洪武年间,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觉得朱允炆资质平平,一直心存不满。朱允炆继位后,也开始觉得他的几位叔叔是他最大的威胁,便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想调走他的军队,朱棣便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建文帝。
1400年,也就是建文二年,朱棣叛乱大军兵临济南城下,朱棣用了三个月时间,未将济南城攻破,于是便想办法倔开了黄河大提,引黄河水来淹城,铁铉为了济南百姓生命安全,于是决定用诈降之计,诱杀朱棣,燕王朱棣得知铁铉“投降”的消息,很是高兴,于是仅带数位名护卫进城,朱棣刚进城门,铁铉便命士兵将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放下,轰然而落,砸中了朱棣的马头,知道中计的朱棣急忙换马逃跑,这才幸免一死。
朱棣逃出后,非常愤怒,命令大军将济南城重重包围,铁铉便站到城墙之上大骂朱棣反贼,朱棣更为愤怒,下令数门大炮对准济南城,攻击城内,就在济南城即将被攻破时,铁铉急中生智,将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了城墙之上,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别放在各个垛口,朱棣大军不敢开炮,济南城这才得以脱险。
这一举动其实是铁铉抓住了朱棣的弱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何为靖难?释义为平定变乱,表示朱棣要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因为不想背负“杀侄篡权”的恶名,所以他要让自己发动的战役名正言顺,既然是为了扫平奸臣,就不能毁掉坏自己父亲的画像和灵牌,所以铁铉这一举动才让朱棣放弃攻打济南城,暂时保住了济南的安危。
此后,铁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乘胜追击,收复德州诸郡县。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设宴,犒赏将士。建文帝赐黄金慰劳济南守军,又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支持他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
铁铉后面的经历并不太顺利,建文帝四年,燕军再次进攻山东,这次他绕开了济南,先攻东阿、汶上、邹县,然后到沛县、徐州,由北向难,最终攻占京师,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
朱棣称帝后,再次挥兵北上,攻打济南,铁铉开始死守不肯投降,但最终因寡不敌众,济南城沦陷。铁铉也最终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城。铁铉见到朱棣时,铁铉立而不跪,愤怒的朱棣命人割下了他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又让他吃下,且问他滋味如何?于是便有了那句“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最后朱棣下令,铁铉被凌迟处死。
《明史》中这样评价铁铉: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清朝乾隆皇帝也给予了他“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可谓克明大义”的高评。
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得以免受战火的泉城百姓也尊称铁铉为“城神”。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的“铁”姓回族均为铁铉后裔。
现在在济南大明湖,也建有一处铁公祠,祠庙古朴而肃穆,铁公像更是安静不失威严。很多游览大明湖的外地游客,很少注意到这个地方,但在济南人心里,这是个神圣的地方,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