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三章 民之性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刑胜民静,赏繁奸生”的道理,并推导出“赏繁,乱之本”的结论。韩非子在《心度》开篇就提出君主依法治国刑罚罪恶是为了臣民的根本的利益,在这个高度下,一切严苛的执法行为都可以被民众认同被理解,那么才会有“刑胜民静”的思想,刑罚严苛民众就会无争安宁。其实,刑罚严苛,一是严惩了违法者,减少了社会危害因素,二是震慑和教育了民众,守法者越来越多,增加了社会安定因素,这一减一增,社会自然安定。所以韩非子说“刑胜,治之首也”刑罚严苛是社会治理的首要工作,或是社会治理的首条原则。
韩非子的重点不在“刑胜民静”,而在“赏繁奸生,乱之根本”。没有想到韩非了将“赏繁”列为国家混乱的根本。其实,从韩非子的依法治国的思想看,这是对的。我们曾经解释过,韩非子所讲的“赏”并不是指君主凭一时之欢或是自己的喜欢随性奖赏,而是根据国家律法规定对有功臣子进行赏赐,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同时,所赏赐的物质与荣誉也是有规定的,不是随便想赏多少就多少,想授什么荣誉就受什么荣誉。一切有规有矩,按章办事。其实,君主的赏赐是依法治国与律法威严的具体表现。
同时,君主是国家财富与社会资源绝对的拥有者与分配者,君主依法通过赏罚来分配这些资源(财富与荣誉),这是君主权威的体现,而现在赏赐频繁说明“赏”已经突破了律法的限制与规定,变得随意随便,不再是依法为有功者进行奖励,而是随君主的喜好进行,或是奸臣成势主威散失胁君所为,看似是赏赐频繁,实则是君主乱法,奸臣当道,国乱之根本。
韩非子讲完君主层面的乱之本,再讲普通百姓层面的民之性。他说“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意思是:民众的本性是喜欢赏赐而不喜欢刑罚。这一点不用解释每一个人都心领神会,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不管在什么层级,什么环境下,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公司家庭,我们都喜欢表扬与奖赏,不喜欢批评与处罚。
基于这样的人性,国家怎么治理,社会如何管理,韩非子的策略是“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意思是:因此,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明君之治就是先立规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小人后君主,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规矩立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君主明确的奖赏,臣民就有了努力的动力与期待,知道立功有赏。其实,这就和绩效考核一样,作为销售型公司,市场管理方案中的薪酬与奖励明确了,业务经理就知道做多少能拿多少,那就尽全力多做多拿。同样,方案中的各项管理与处罚明确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应该遵守的,不遵守的结果是什么,那自然就不会有意碰触底线。当然,对于违规者的严惩,一样能起到“刑胜民静”的作用。
明赏严刑的结果就是“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意思是: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法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民众一心立功受赏,还有什么心事去作奸犯科,扰乱政务,民众守法遵规,自然邪恶就无从产生。劝功亲法,是引导教育,明赏严刑,是立场与态度,双管齐下,自然国家治理。
【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
明赏严刑,是法规制度的核心,是依“民之性”所确定,这就是韩非子《八经》中所讲的“人情”,他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精确。“因”是因为,也是依据。人是事物的主体,凡事脱离了人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为“民利”,所依法规法律就必须以“人情”为本,人性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