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一种艺术也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赞美并不代表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主要别人确实真材实料的,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但是总会有个别不愿意承认他人的优秀特别是同一个圈子的。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喜欢听好话受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每个人都会对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得当赞美,而感到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满足。试想,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并感到愉悦和鼓舞时,不免会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
在我们学生身上就很明显,当某个学生在某学课取得有所成就的时候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就有很多同学会觉得这个并不是学生自己靠智慧得来的,就算是放在我身上,我也能做到的这种话语,就是没有勇气去承认人家的优秀,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明白,你批评人家半个钟,还不如“你真棒”三个字来的有效果,因为在学校犯错误的时候,当老师找到他批评她时,所有同学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并不是说原谅这个同学,而是尽可能的多说出一点关于这个同学犯错的事,这种心理的我们也不知道,可能是为了看热闹吧,因为我们班就有很多这种同学,当一个同学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在批评之时,他就会尽可能的让老师加大力度去处罚他,所以每次像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反过来问同学,如果说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你希望老师怎么去处理你?这时他们就会支支吾吾就此揭过。说这个现象的目地就是一句话,做好事没有几个人会记在心里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做错事只会记得他的错。这是一种处于每个人之间的一种本能意识,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把持这种分寸。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更要重视,很多教育学着都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只是在实施时比较困难因为人都是有情绪的偏见,包括我们也是一样,但是处于我们这种职责就要多忍耐一些。
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很难让别人赏识的人,并不是说他能有能力,主要是因为别人不愿意承认他的优秀。很多学生由于偏科严重所以他们的优缺点就各不相同,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决定可能会影响学生终生,我们每年都会参加各种培训其主要目的都是在阐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实行赏识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是提倡的赏识教育。我们都听过关于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故事大概故事我们也可以一起看看这里面隐含的是什么。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在学校里面看到两个学生打架,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学生揪着另外一个小朋友打。陶行知过去制止了他们,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分别叫了三个孩子在不同时间去找了他,每一个同学去后都想陶校长说明了时间的经过,听完之后陶校长给每个孩子一个糖作为奖励。因为他看到的是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淡化他们的错误,但是样做同样起到了教育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概念。会对他们的认识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孩身上体验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也能时刻做到这些我想德育工作会更好的开展。最后借用一句话与诸位共勉:“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