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写作教学最深处漫溯
文/张爱敏
两天的培训,已圆满落下帷幕。与参训老师交流,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与佩服。两位主讲专家吕娟老师,张贵斌老师都谈到了写作教学,又很默契地从课标说起,溯源,研读,梳理,规划,实操等,所以,这无疑在立足课标,借鉴教材,序列训练等角度为我们打开了写作教学的一扇窗。
写作教学教什么?
写作教学该怎么教?
这两天个问题也久久萦绕心际。
一种信念在心底升腾:潜下心来,向写作教学最深处漫溯。
首先,研读课标。向吕老师和张老师学习,钻研课标,精心梳理,依据课标,夯实基础,落实各学段的要求,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这,该是每一位教师踏上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是一步。
其次,研读文本。依据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读名作,学写作。俗话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研读名家课例,撷取训练点,比学生读什么优秀作文100篇有效多了。这,该是执教者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智慧。
第三,阶段规划。每一个学段都有具体明确的指标,1—2年级为低学段写话(指向句);3—4年级为习作(指向段段);5—6年级为习作(指向篇);7—9年级为作文(指向文)。在记事写人描景抒情方面要求也不同,在谋篇布局,选材构思等方面也呈螺旋式上升模式。拒绝一刀切,摒弃想到哪儿是哪儿,更不能面面俱到,让学生一说写作文就害怕。应根据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统揽全局,绝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根据学情制订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
第四,执行实操。有了课标导向,有了课堂理念,有了规划意识,接下来就要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去,让每一个训练点落到实处,让习作课堂有效果,有效率,让学生有兴趣写作文,让老师有乐趣改作文。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一个不爱写作的老师从不写作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写作呢!
课堂是写作的主阵地,到生活却是写作的源泉。要善于引领学生观察,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让学生做有心人,养成好习惯,学会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现实生活中人、事、景、情。并使之迁移到写作中来。
同时,运用教材中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构思成文,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情感等。
所以,课堂实操最关键,是教师写作教学理念与智慧的真实流露。
第五,评价手段。评价手段,要多元化,更要艺术化,不唯分,不唯上,而是指向个性化的表达,让孩子乐于表达,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同时,采取师评,生评,互评,在分享中提升,在修改中进步,在讲评中增强自信力。鼓励学生表达,激励学生倾诉。
总之,写作教学之路,渺茫无际,甚至劳而无功,充满着艰难险阻。
但是,问题,也是课题。唯有潜下心来,立足课标,立足学情,立足课堂,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语文素养,以研究者行动者的姿态去应对写作教学的难题,向写作教学最深处漫溯,才会拥有写作教学的朗朗晴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