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习迁移
——读《人是如何学习的》有感
迁移的概念,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在《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三章迁移被定义为,把在一个情景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景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能把学习从一门课中的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学年迁移到另一个学年,在学校与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及从学校迁移到现场。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而建构主义的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性的学习强调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还体现在态度与行为规范的形成中;不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所以,有人认为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
迁移的分类。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正迁移常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如方程式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保证了物理中有关计算问题的解决,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学习素描会对以后学习油画产生积极影响等都是正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生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如小学生学过加法、减法和乘法竖式的列式计算,很容易把除法也写出在竖式前加除号的竖式形式,还有“鱼听说青蛙描述奶牛脑海里自觉形成的类似鱼的奶牛”等都是负迁移的例证。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把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学习哺乳动物概念后,把这一概念用于对不熟悉的鲸或海豚的识别;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数学公式的学习对实际计算学习的影响;阅读报纸时能看懂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新词汇;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即A×B=B×A,应用于3×5=5×3的情境中等。由于这些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所以都属于水平迁移。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垂直迁移或纵向迁移。即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比如,在概念学习中,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番茄、土豆、萝卜、芹菜”等会有助于上位概念“蔬菜”的学习;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老虎、狮子、牛、羊”等动物本质特征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和概括“哺乳动物”的特征;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等学习过程中即包含着自下而上的迁移。
另外还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静态迁移和动态迁移,弹性迁移等;还有的根据迁移的范围将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有的根据发生迁移的学习领域,将迁移分为认知领域的、运动技能的和情感态度的迁移。不论何种迁移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即正迁移与负迁移。
迁移的理论基础。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迁移理论,至今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例如,利用记忆官能进行回忆活动,利用思维官能从事思维活动。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桑代克通过实验发现,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的学习活动中,不相似的学习活动之间却无迁移现象。因此,形式训练说的假设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作者并不认同形式训练。虽然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都有积极意义。但是,"心智"的各种官能是否可以分别训练使之提高,从而自动地迁移到一切活动中去?答案也是不完全正确,比如,有的教师教书数十年也不能成为名师,但是一些善于学习、反思、总结、积累的老师三五年就可以成为名师。所以说早期学习迁移研究是以理论为导向的,这些理论强调学习条件和迁移条件之间的相似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有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和产生式迁移理论是对学习迁移的补充,又给我们以如下启示:一是要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是要广泛地积累各方面的学习经验。四是要注意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定势。 学习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首先妨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迁移是把在一个情景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景的能力,所以对原来学科的掌握不够熟练,初始学习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妨碍学习迁移的发生。(2)、过度情景化的知识不利于迁移。(3)、对于知识并非仅靠死记硬背或墨守成规,理解性学习程度不深,也就是说定势思维也可能妨碍学习迁移。(4)、对于信息处理时间不够充分或者元认知的初始错误都会妨碍学习成果迁移。(5)、学习动机中的行为定向即对出错的焦虑远远超过学习,也会影响学习迁移。(6)、认为学习者在参与参与初始学习任务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充分反映的静态迁移观也是妨碍学习迁移的一个因素。
其次如何才能增强学习迁移的效果?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成分,有利于迁移;学习材料具有良好组织结构,有利于迁移的发生。(2.)学习情境的相似也有利于迁移。如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布置等方面的相似,有利于学生利用有关线索促进迁移的发生。(3).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或情境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概括,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原理、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这都有利于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
二、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等方面的因素。(1)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迁移能力较强。(2)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已有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稳定性、丰富性和组织性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面对新知识、新情境时对已有知识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到迁移的发生。(3)学生学习的心理定势。定势即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有一种定向的作用。
三、学习的几个关键特征影响到人们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初始学习的数量和种类 是决定专业知识发展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把所需时间花在学习复杂的科目和解决他们认为有趣的问题上。让学生有机会应用知识去创造产品和使他人受益,尤其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为了使学习者获得学习和理解的洞察力,经常性的反馈至关重要。从学校向日常环境迁移是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日常环境的分析,使人们重新思考学校的实践,目的是要使学校实践能与日常环境要求达成一致。
最后,通过帮助学生作为学习者在习得内容知识的情境中了解自己的元认知的教学方法能够增进迁移。专家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监控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过程,使他们不断学习适应性专业知识:这是一个需要学生仿效的重要模式。
如何增强学习的迁移效果:只要有学习发生,就可能有迁移出现。那么怎么增强学习的迁移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努力扩充知识存储量,让自己的知识模块化,系统化。教育专家为什么能从一些简单基础现象,迁移、提取出很多相关的知识?福尔摩斯侦探为什么能从一些细微的生活现象分析推理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所以要想让学生增强学习迁移效果,必须让孩子们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二、有效的刻意练习,莫扎特为什么能对音乐那么精通?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数千位、数万位的高手何以对数字的记忆那么高效?因为他们有超过“任务所规定的时间”来加以练习。在不断练习总结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模块,然后把新知识迁移到现有的模块中形成新的记忆体系,这也正如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话,“坚持教学十年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反思三年的老师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是量变到质变,必须有时间和深入思考总结两个因素,所以要想增强学习的迁移效果,也应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深入的思考作保证。
第三、创设一定的场景,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迁移。比如童喜喜老师的说写团队,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一般是不喜欢写作文的,但童喜喜老师带领的说写团队每天带孩子进行晨诵的引领,午读时又有故事熏陶,写作前再有说写技巧讲解,写后还有专业点评师点评、说写小明星称号激励等等,这样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泼氛围,难怪会有上万个小朋友参与其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才思敏捷,洋洋洒洒几百字、上千字。
第四、进行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也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的迁移。比如,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以小数为例吧,初识小数,我们就可以从超市的购物单中让孩子认识小数,这小数跟生活密切吧!当学到乘车、租船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怎么办?多一个人也要坐车、乘船啊,于是我们可以让同学用进一法保留整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有啊,用瓶子装油、用汽车拉沙子、石子等,这些生活中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就被“进一法”迁移到一块了;还有呢,如果拿钱去买铅笔、买篮球,这时候,还可以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吗?显然不能,因为超市买东西很严格,差一元钱他们也不会让你把东西带走的,但是你可以保留你剩余的钱,所以这又涉及到“去尾法”保留整数,还有用彩纸做花朵、用布料做衣服等等,这些又是去尾法的例证,所以,当学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时有必要和同学们一起迁移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