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复何求问阳明》之28“如何用功?”

28、如何用功


一天,大家讨论做学问的工夫。

阳明说:教人做学问,不可偏执一端。初学时心思很容易开小差,往往思绪把握不住。这个时候思虑的,多偏向个人的私欲。因此暂且教他们静坐,先平息思绪。时间一久,就可待到心意稍加安定。当然如果只是凭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一般,也没啥作用。这时可教他省察克治,心思用在省察克治上就没时间钻空子。这就好比赶盗贼,必须廊前屋后扫荡彻底。平时无事时,就将那些好色、好货、好名等等私欲一股脑揪出来,定要拔去病根,使其永不复发,才算是庆快。平常像猫逮鼠一样,一面眼睛紧盯着,同时耳朵紧听着,稍有一丝私欲萌动,当即将它克除,必须是斩钉截铁,当机立斩,不留一丝喘息机会。切不可窝藏,更不可放它出路,才算是做到真实工夫。这样才能内心坦荡清彻,以至再无杂念可除,自然可领悟到闲适自得的境地。虽说“何来什么思虑的呢”,但这并非初学就可把握的事。初学就必须思考省察克治的工夫,也即是思诚,只思量一个天理,待到天理纯全,便自然领悟“何来什么思虑”的地步了。



(谈到工夫,人们多会联想到武功盖世的人物。但在武侠电影中,真正的工夫高手,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扫地僧。阳明这里也用的是类似比喻。

扫地,表面是打扫地上灰尘。但仔细思量,内心的起心动念,与扫地这事,本就是不即不离、不一不二的。试问,扫地者内心尘乱杂想,又如何能将地扫干净彻底呢。可见,扫庭院,就是清净自心,这是做任何学问的根本法门!

一位修行长者教导过我八字方针“即立即扫,随缘尽份”,用它来诠释阳明的省察克治实在太吻合了。省察和克治,说的就同“即立即扫”,心中一有杂念立起,当即就克除斩掉。这意识境地中的杂念如何个斩除法?就是“杂念”一起,即刻“盯住”它,杂念当即消殒归无。本来就是“自己造作,当然自己息灭”嘛。平常有事无事加强这个工夫的力道,久而久之工夫就纯熟了。接下来就是“随缘尽份”了 ,也就是对待世间的各种事务尽心尽力,是学生就尽学生的本分,是军人就尽军人的义务。以至于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做事就做事,长此以往还有什么千思万虑呢?也就是“何来什么思虑的呢”。

当然,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阳明才会说出“除山中贼容易,除心中贼很难”这句经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阳明曾说过夹杂了私欲的心为人心,没有私欲的心为道心。只要深切的致良知,克除私欲就能回归道心。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
    玩心帮阅读 4,511评论 1 2
  • 灵性觉醒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自在人生心想生阅读 5,214评论 0 8
  • 陆澄录【19】 【原文】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
    大珊老师阅读 10,430评论 4 10
  • 王阳明37岁龙场顿悟之后,后半生的学问思想仍然经历了几番变化,最开始讲“知行合一”,然后教人静坐澄心,观心本体,然...
    心智研习录阅读 14,125评论 5 36
  • 今天与友人说起了王阳明,我也来了兴致,便整理以下文章,略有点长,感兴趣可以看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
    钟东妃子笑阅读 4,0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