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亦是美!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你还在过于追求完美吗?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一弯弯残月,虽没有圆月那样令人神往、赞叹,但它却在漆黑的夜晚,竭尽全力用自己微弱的光悄然地为行人照亮泥泞的小路,这难道不是一种残缺的美吗?
人人都渴望美,但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完美。人们常常把追求完美定为目标,而残缺却未被人们感知到其可爱之处。不少人总爱从主观上定义现实应该是什么样的,可现实却偏偏不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完美”,于是在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便让他们耿耿于怀,气郁结心。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总在那里希望和要求,要求社会应该怎样,希望别人应该怎样。可他们偏偏忽视了要求自己,没有要求自己认清现实社会的时代规律性,并做好积极的适应。他们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总爱感叹“生不逢时”,其实有个事实更应被他们了解,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会有人感叹“生不逢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断臂维纳斯令人遗憾,但也使人感觉亲切可人,那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她一双自己心目中认为美丽的手。许多雕塑家试着给维纳斯恢复双臂,但结果令人惊叹:无论哪种姿态的双臂都使原本光彩照人的维纳斯不再含有那种含而不露、神秘脱俗的气质了。人们都说维纳斯之所以如此迷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断臂。她使美不再纯粹,不再是人们心中的完美,使人们由残缺的美产生千万联想。越过潺潺的塞纳河,宁谧而庄严的卢浮宫里,断臂的维纳斯静静地诠释着一种另类却实实在在存在的美——残缺的美。
花好月圆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称心如意。其实这种观念对人生是十分犯忌的事,因为这一观念的存在必定会妨碍坚强、智慧、奋发等许多宝贵品质的培养。人生从总体上来说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所以人们要时刻有这种心理准备,在怀着希望的同时又要接受残缺,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被生活的挫折所打垮!
与此同时,当我们放弃以主观视角去看待社会,而换之以客观冷静的目光时,我们就会在一种平稳的心态下生出许多如何去适应或者改造社会的智慧来。
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缺憾的美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武则天墓前的那块“无字碑”,空空如也,让人遐思万千,浮想联翩。巴尔扎克雕像获得的成功是罗丹砍去其双臂后得到的。
人在生命的历程中,终归是要向现实妥协,也许当我们试着去接受现实的残缺,才能知道生活真正的美在哪里。那平淡似水,那天伦之乐,那幸福安康,也许便是我们需要在残缺中寻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