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世神话”板块的主题,一方面是回应九岁转变期的孩子关于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疑问,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华夏儿女的文化与传承。
三年级的孩子在完成“九岁分离”的体验。他们已经走过童年的天真懵懂,在无意识的模仿中合一的状态(一年级的圆圈品质,带着温暖、好奇以及对世界的信任);他们也体验了善与恶的两极,在狐狸与乌鸦之间,在强盗与乐师之间,打开人性的张力和尺度,最后又能从佛陀的眼里看到一切生命的关联与价值(二年级的清醒带来强烈的爱憎,一开始有些非黑即白的绝对化,反映内在的认真与善良,值得成人去尊重和学习);问渠班的三年级,孩子们经历了合班中的碰撞,疫情期间的隔绝,再经过第一次集体游学的锻炼,整个班级有了新的凝聚力,而个体孩子也更落地、有比较清晰的意识了。
孩子的自我觉察可能开始于生活中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比如,爸爸妈妈会一直爱我、像现在这样吗?还是希望我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爸爸妈妈会不会死?班里有没有人喜欢我?……他们正走出童年的“自我中心”,在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一方面稳定的家庭关系和亲子陪伴能够给他们安全感,另一方面,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图景也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天问
问渠班集体
宇宙是怎么来的?
世界为什么会出现?
天和地是怎么形成的?
生命从哪里来?
人的祖先是谁?
盘古和女娲的祖先又是谁?
天为什么是蓝的?
太阳为什么会发光?
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
大气磅礴,连接天地。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
为什么云能穿透,
大地却穿不透?
上古的神,顶天立地,
手可摘星辰。
人能不能永生不死?
日月星辰,山川万物,
生生不息,远古流传。
以上是孩子们在板块之初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连缀成一首诗,也就是问渠班集体的《天问》。一开始谈世界起源的时候,也会有孩子提到“大爆炸”之类的科学解释。我们只发问,不解答。随着问题的渐渐展开,孩子们自然的好奇心被勾起来,开始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等),以及内在的困惑(人为什么会死?)当我们把所有问题串在一起时,很自然的涵盖了神话中创世的主题、人祖的起源、关于自然万物运行秩序的神话以及人在自然中创造的英雄神话。
这个板块四周的神话学习,我们只讲了中国创世神话,到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部分。相比上帝七天创世的故事,中国的创世神话,不是直线型的从无到有、由少及多,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天道循环转化,颇有点螺旋上升的意味。
先天创世的那段神话,我参考了《黑暗传》的文本。玄黄老祖是五彩云团中气化而生的,他在世界的物质实体诞生(盘古开天地)之前,创造的是世界的精神秩序——浪荡化五行,天干地支出世,等等。孩子们在演这些故事的时候,仿佛把宇宙的秩序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了。等到开天辟地的盘古老祖倒下来,“托体共山阿”,把身体化作自然万物时,孩子们对于生死转化、消逝与永恒的理解,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生命可以在转化中不断提升,精神将永恒存在,这是我们通过神话,让孩子感受到的另一种宇宙的真理。通过对远古祖先的故事讲述,孩子们也会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族群和文化,有更深的归属感,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结——正如一个孩子在日记中说:“如果我们都是盘古和女娲的后代,那我们在很久远的时候,就都是亲戚。”
这个板块最后的故事是“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我尝试让全班集体创作《女娲造人》的故事文本,先是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一句话来讲述这个故事里最打动自己的内容——一些孩子不知道要写什么。接着让四个孩子一个小组,来分享和讨论他们最喜欢的部分,这时候,有的孩子就激发了灵感,开始现场创作一句话。最后,我们把每个小组产生的一句话故事写到黑板上,就像故事河一样,调整一下顺序,就产生了全班集体创作的这篇故事。
有趣的是,孩子们印象深刻的部分,首先是女娲造人的缘由——女娲在河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冲着她微笑——女神觉得大地上太孤单,需要一个群体。这个对视和微笑的场景太动人了,让我不禁联想到了电影《荒岛余生》里的那个排球先生“威尔逊”。
第二个生动的场景,是女娲捏的第一个小泥人,落地喊“妈妈”的一刻。我们之后每次读这段文本时,孩子们总是充满喜悦地喊出“妈妈”,妈妈大概是每个生命诞生之初,与世界最重要的联结,也代表了美好的信赖和依托。
第三个场景,是女娲用云朵作的藤条,抽出了很多小泥人——我们在讲这段的时候,就有读过神话故事书的孩子补充说,藤条抽出来的泥人是穷人和丑人。接着就有孩子说,自己是藤条抽出来的丑人。孩子们立马纠正她说:“不是的,我们是爸爸妈妈生出来的。”
于是我第二天又给孩子们续讲了一段“女娲周游列国”的故事,描述了许多奇特国度的人,比如枭阳国的人脚是反着生的,三首国的人常常在三个脑袋之间吵来吵去,长臂国的人从树上摘果子,从水里抓鱼都很方便,一臂国的人把长了两只手的女娲看作怪物……女娲决定把智慧赐给人间,她将高脚人带到长臂人的身边,高脚人坐在河边观看长臂人在浅水里抓鱼,高脚人说:“这鱼太小,还没长大,吃了可惜。”长臂人叹口气说:“大鱼在深水,手够不着。”结果怎么样呢?孩子们很自然想到,让高脚人把长臂人扛在肩上,两人配合,就可以抓到深水中的大鱼啦。于是人类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后代,手脚不长也不短,正是女娲想要创造的人类。
孩子们在九岁落地之后,下一步的功课,我希望能培养他们更多自主与合作的意识。
这是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说的一首主课结束颂词,也很契合这个板块的主题:
上有天,下有地,我在中间。
前有光,后有影,我在中间。
左有你,右有他,我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