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式邗绥交流生活第三天,十月初十,也是我阴历生日,第一次在外省过生日,一大早,老婆就发来一个大红包,着实让我感动一翻,感谢老婆大人的支持和包容。
今天介绍一下我们的家,四人租住一个套间,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上班也是早出晚归,早晚饭菜自己安排,巷口就有肉食,蔬菜,米粮小店,生活甚是方便。
一早天尚未亮,早早起床,洗漱完毕。王医已先早一步煮上早饭,我便首次早起寻觅传说中的肉食。户外依然寒冷,围巾手套仍是不能抵抗北方寒冷的刺骨的凛冽。一个字冷,两个字,寒冷。 好在不多远,巷口就是鲜肉食店,非常丰富,肉品齐全,没有买菜经验的我,来个2斤多仔排,44.5元,合22元每斤,我也不知贵贱,扫码付款。也对案上其他猪肉感兴趣,询问瘦肉,五花,猪蹄,猪腰等行情,老板听我外地口音,也没为难,直说原因,大肉都有,对边旁部位,不预定,老板恐有损本,一般不安排现货。当即预定明日猪腰若干。
因今天是我生日,我买菜回来,即刻拿三鸡蛋,油煎蛋,夹两面包,挤点番茄酱,王医的稀饭,加榨菜,,,,整个中西合璧的早餐(就差个牛奶咖啡了)。也算是第一回在省外过生日的早餐吧!王医事先说了,不吃面食,只吃了一煎蛋,面包不吃。王医的这个饮食习惯,对于常吃面食的陕北地区,有点为难王医了。此处要拥抱一下王医。
吃过早餐 ,依然八点按时出门,王医,邵医坐2路车到裴家茆,等待白家硷同事私家车到单位,我还是在客运站等四十里铺的班车。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还是在站外等顺路车,来一“赵家砭(bian)”的车,其实是路过四十里铺的,我执拗的还不上,又听不懂驾乘人员的话,呆呆的没有上车,又在寒风中多多等了半小时,又半小时方到四十里铺单位。路途依旧,沿途沟壑,大车流行,险峻环生。
冬日的医院,依是清闲,唯有基公卫人员闭门忙碌,整理资料,核对档案,完善材料,准备下月的对村考核,迎接县市考核。预防接种如常,鲜有儿童,来者也因缺苗,暂无接种,甚是苦恼基层人员。
中午,依旧,食堂聚会一餐,主食米花,番薯,菜品粉丝,土豆,莴苣炒菜,张院长介绍,当地吃饭没有汤,配以小米粥汤 ,以作汤食,甚是有陕北特色。关键我不挑食,好养活,只要是食物,我就能适应,只是新奇,拍照记录。 放心,我吃饱了。
下午依旧,交流为主,单位人员大多未到过江南或沿海,有点向往。但他们对陕北风情感情甚巨,对当季人文多有介绍,交流中感触四十里铺千年古镇文化和当年对革命的贡献。当地对关公文化流传甚广,建有关帝庙,每年阴历五月十三,庙会社火之时,甚是火热。 今年因疫情政府取消了,没有举办。不知来年是否能见?
晚上,王医,邵医坚持要跟我弄两杯,当地的西凤酒,口感还行,三人一瓶,弄两小菜,配以排骨汤,庆祝我省外生日。感谢两位老哥的关心。也祝自己生日快乐和邗绥交流生活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