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慧评与凝思

740 慧评与凝思

         ---行走在深圳(6)

        “我听了三天的课”是教育行走现场刀哥的御用分享主题。“我又听了三天的课。”“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重要的不是你听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了什么?”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刀哥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我第二次在教育行走的现场听刀哥精准而又犀利的点评,与其说是点评,倒不如说是刀式讲座,让我备受启发和鼓舞。一边是帮助我们按图索骥般按照日程安排进行每项主题式分享进行逐项回顾,一边是刀式金句的频频再现,脱口而出的经典名句让我敬佩不已,一边是结合现场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深刻延展,是复盘,是引领,更多的是指导。

       我读过刀哥的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字功底与“技艺”让我心生羡慕,但更多的是敬重。当刀哥现场点出关键词“听到了”的时候,我的大脑开始搜索三天的“记忆”,深深浅浅,印象深刻的可以记忆犹新,但也有一些在记忆里留存的时间不是很长,需经提醒才能复现。如此我习惯性地拿起了笔记本跟随刀哥的节奏一遍遍地在大脑CPU找寻专属自己的“五感”记忆。

        特色就是做得出色的本色。对于GM中学夏书记的分享,“三底”,学校从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史铸就了GM中学的“底气”;刻在骨子里的图腾“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就是学校的“底蕴”;五育融合的绿色课程则是深厚的文化“底色”。聚焦而又经典的锐评,令大家赞叹不已。

        学会在大宫殿里建好小房子。一大一小点出了身体康健和保持良好生命状态的有待命题“值得每个人思考的人生完成度”。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小房子,无需被外部环境圈囿而缺失自我内驱成长的勇气,变得不作为或不愿作为。庄子的“有待”是庄子对有限性的深刻洞察,世间万物皆在条件链中存在,但真正的自由,始于对这种依赖的觉醒。它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哲学观照,更寓示着顺其自然之于生活智慧的指引。

        教育需要追求每一种可能,使其至善的抵达。三位校长的分享,从不同维度分别介绍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不管是环境营造、活动开展、课程建设,还是文化建设,如同一面面尊重每个生命向上向善不断成长的旗帜,让大家心向往之,时不时可以听到会场老师们的窃窃私语“我就喜欢这样的校园”“我想成为*校长的员工”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地打开了老师们对教育的不同认知,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助力生命成长最好样态的呈展。我想,每位教师对教育的认知、理解和践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但只要是为了学生好,那样的生命样态一定会是最美的教育姿态。

        教育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体验过程。教育的复杂性和艰难,只有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才能感知,不管是教学现场的全场掌控与投入,还是教学智慧的累积生成,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很多经验无法全然复刻,因为个体差异性决定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生命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在看似简单的教学日常中关注并深入体验“教育的情调”,让教育可以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实际中,更好的链接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社会,并合力共绘出各美其美的绚丽色彩。

        所有举重若轻的背后,其实都包含着经年累月的积累。这是刀哥对三节现场教学科的精彩评价。“找质数”是在黄老师“大问题”教学法引领下的示范,让数学回归日常生活;“被触碰我的‘结界’”是钟老师赠送给青春期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暮江吟”让AI实现工具赋能,直观可视地助力学生深度解读古诗词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