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找到自我,并活出真正的自我。
01
//
什么是自我?
在心理学上,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物质自我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身体的层面。对于自己的外貌,身材的看法等。现在很多人产生容貌焦虑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于物质自我并不满意,总觉得自己这也有缺陷,那里也不够完美,从而引发了对物质自我的否定。
心理自我则是个体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心理自我或许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的内涵,是一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内在灵魂所在,我们常说三观一致的人更容易聊得来,是因为两个心理自我相似的人会更容易产生共鸣,同频共振。
02
//
社会自我是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信以为真,那么这个别人眼中的我们就会成为我们的社会自我,当我们把社会对于我们的看法当成真正的自我,那便容易被人影响心绪,也会局限住自己。
理想自我是个体期待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总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原因。
反思自我则是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反思自我也构成了自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评判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每个人既是做出主观评判的一方,又是被别人评判的一方。而我们如何应对这些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就涉及到反思自我。
以上这些自我都是构成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世间万物的固有观念。那么,这些自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03
//
在心理学上,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其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型。
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十三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
而心理自我阶段则需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后,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开始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自我概念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可以说,自我的发展有一个长时间的跨度,并与我们的生命成长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04
//
此外,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定性测量自我概念的方法—我是谁。只要求在6~7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叙述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句子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写的,同时按照你思考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
05
//
我是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填写,私信我,可免费领取一份自我概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