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分析】开头用声音代入场景,分别使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残月、把残月喻为挂在树上的香蕉。用似人的手法描绘露水,露水顺着草根向上爬。
再次进入场景描写,一个正在摇纺车面前的老人,正在运作摇纺车的场景。老人运作摇纺车的形体动作。再用比喻的手法把摇纺车上的车轮比喻为雾、梦以及磁音带。
最后说出人物的身份背景。
【刻意练习】
如今,我一看到小池塘弥漫出一层层雾气,脑子里便显出长达12公里的雾漫小东江来,清晨的小东江雾气弥漫、袅袅升腾,像那一条盖在出嫁新娘头上的圣洁长头纱;江上朦胧缥纱似仙境,鱼儿们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偷看这美丽的新娘;远处一艘小船正向江中央行驶而来,船上站着一个老人,头戴着一顶大草帽,身穿着红色短袖,旁边放着一团鱼网。当小船停留在江中央,他向众人倒数着”三、二、一“,手上的鱼网抛向天空,那鱼网扩散得像花童手中的花篮子,又像编织的梦,分明又是初生婴儿的摇篮了,已为母亲的新娘正轻轻地摇动着,哼唱着那首摇篮曲.......
这老人,就是小东江的撤网者,一个每天清晨穿梭在朦胧小东江上的”幸福见证者“。
【对比思考】
开头通过看到雾气而回忆起曾经到的的小东江,清晨的小东江雾气弥漫,江上因江水和空气之间产生温差形成薄雾的“仙境”。长长的江雾让人想到出嫁新娘头盖的那条圣洁雪白的长头沙,此处运用的比喻的手法。
因是结婚的场景,就想到来参加婚礼的观众,就把江下的鱼用似人的手法似为婚礼观众。
小东江除了弥漫的雾境出名,还有就是撒网那环节,撒网的渔夫每天都固定表演撒网表演让观众拍摄。所以就描绘了渔夫的衣着及撒网后呈现的场景。
再次运用比喻手法把网喻成花童手中的花篮,未来的梦,以及婴儿的摇篮,这三个比喻就像是新娘从出嫁到为人妻为人母亲的三步过程。
最后总结了这个老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