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一千六百八十)

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此寒伤太阳之表而不解,动其里水也。麻、桂从太阳以祛表邪;细辛入少阴而行里水;干姜散胸前之满;半夏降上逆之气;合五味子之酸,芍药之苦,取酸苦涌泻而下行;既欲下行而仍用甘草以缓之者,合药性不暴则药力周到,能入邪气水饮互结之处而攻之。凡无形之邪气从肌表出,有形之水饮从水道出,而邪气水饮一并廓清矣。

若渴者,水蓄于下,火郁于上,去半夏之燥,加栝蒌根引水液上升。利者,水寒在下,火不得下交,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故加附子。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土虚而不能制水,故加茯苓以补中土。水逆于里而不逆于表,故去麻黄。喘者,水气上逆而射肺,故加杏仁以疏肺气。

干姜以司肺之关,五味以司肺之闟,细辛以发动其闟辟活动之机。小青龙汤中,当以此三味为主。故他药皆可加减,此三味则缺一不可。

此方全为外有风,内有蓄水而设。所以不用石膏者,因水停胃中,不得复用石膏以益胃之寒。故一变而为辛散,外去风而内行水。亦名青龙者,亦取发汗,天气下为雨之义也。

小青龙汤治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细辛五味子汤治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涎多,喉中有声,鼻塞清涕,头痛目眩,肢体倦怠,咽嗌不利,呕逆恶心。冬月嗽而发寒热,谓之寒嗽,小青龙汤加杏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
    妙手柯楠阅读 48评论 0 0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这一...
    厚朴小郎中阅读 4,160评论 0 3
  • 细辛类方 东子: 细辛之长:细辛治四逆,四肢不温,治手脚冰凉,手足冷痛,甚者冷至肘膝。手脚久冷者,天冷易生冻疮,天...
    名曰伤寒阅读 4,472评论 0 3
  • 本文为学习实践伤寒金匮笔记,尚未成熟,古方峻药,难以驾驭,一旦用错,副作用反作用剧烈,读者请勿随意验于临床。古方派...
    名曰伤寒阅读 6,870评论 0 3
  • 课01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关系。伤寒论中的六经不能与人体经络对应。可以认为是对病症做了一个分类如下: 课02 桂...
    从没在圈里混阅读 2,958评论 0 4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