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在魏国,司马昭依然让刘阿斗养尊处,不过是以泯灭刘禅复国的斗志,直到他由衷地说出“此地乐,不思蜀”,司马昭才放心地说:“真不愧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时光境迁,当下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了那个阿斗呢?
环境,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但毕竟能影响一个人。有时候,也近乎到了决定一个人的地步,从小处谈环境,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心智与品质的潜移默化的造就的典型例子;从大处谈环境,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也是历史时代对英雄辈出的环境的特殊性的例子。马克思造就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任何人,都逃不过时代的影响与熏陶,这就是人的时代性,或者说人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从大的环境而言的,或许有点宿命论,但是谁有能逃得了呢?
就拿当下的历史时代而言,整个时代与国家的物质文化水平的空前,人们的家庭经济财富也自然水涨船高。所以,孩子的教育,谁又能苦了孩子呢?于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所有家庭都在相对富裕的家庭经济情况下,对孩子基本是供过于求,因此,孩子也自然是应有尽有,即使没有也努力实现。现在基本是再苦苦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也许是相互的攀比,也许是放任不管。反正,对于孩子,不是他有需求,而是没有需求,父母也早就送上门了,孩子不要,还要百般求着他要;慢慢地,长期地委曲求全,孩子被惯坏了,人性惯了,也就被养尊处优给磨灭了追去。因为什么都有,而且都是主动送上门来,手不伸,口不张,都一应俱全,不要甚至强求着要。说不好听点,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各个都是父母的“手中宝”,是祖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如此以来,孩子的心气高了,斗志没了。这是相对富有的家庭环境给当下孩子带来的败坏性子的负面效应。
还有,就是相对富裕的生活水平,使孩子们失去了一个得以锻炼的环境。尤其是吃苦耐劳,意志力的培养,人生很多的优良品质,如艰苦奋斗、自我追求、穷则变等的思维能力与抗挫力、意志力等品质,都是必须在真正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而当今社会,远离土地,属于劳动,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生产环节,以至于这样的人生必备的思维能力与品质也自然丧失殆尽。私以为,人生永远是一个等式,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甜;没有经历艰苦奋斗的创业打江山的经历,就很难懂得如何守业护江山的不易。就像当下的孩子没有农村体力劳动的艰苦历练,就不会有自我奋斗追求人生辉煌的斗志。所以,当下的孩子,相当多的事躺平摆烂式地得过且过,因为,他们都是在父母辈辛苦打下的江山里享受着太平盛世,却不知道父母是如何辛苦才给他们创造了当下的生活。他们不知道生活的不易,总以为读不好书,社会上自会有自己的那条路,比如进厂打工,天底下自会有他们的那一条路。
所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手机,是当下社会环境对他们人生品质的一大考验,也是阻碍他们顺利成长的一大杀手。是的,在当今时代,手机早已是我们的生活必须,所以,孩子也必然要适应时代的生活,自然也离不开手机,然而,我们成年人都控制不了,小孩子又情何以堪呢?整天刷视频、玩游戏,长夜漫漫,游戏伴随,学业荒废,身心残疾,他们的人生就在这样的手机漫天浸染中被废除,手机既让他们不管今天,错过成长的美好,更使他们浪费明天,忘记了自己还应该有怎样的未来。
相对富裕的当下生活,穷极一时的物质富足,日益发达的科技尤其是手机,尤其是完全脱离劳动的生活状态,本就没有人生必备的自律、意志、没有苦的意识与概念,更没有吃苦的磨砺,这样的生活,使他们的成长的翅膀被折断,从而失去了展翅高飞的梦想。
如今的阿斗,是时代物质与科技与家庭生活教育环境等造就的,在长期如此的生活中,日渐“扶不起来”的阿斗们,也就被时代洪流裹挟着走向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