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爸爸晒出自己用三年时间,把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拍摄记录下来的视频。让网友们泪目的是,看到孩子逐渐可以独立行走,妈妈放手的那一刻。
父母与孩子,终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总有一天,父母不能再陪伴和保护孩子,那父母应该给予和教会孩子什么呢?
如果父母有这样的担忧和疑惑,不妨去读一读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小说以小女孩斯库特的视角,描述了父亲摒弃偏见,为小镇上的黑人辩护的故事。
01人云亦云,往往远离真相
阿迪克斯是一名律师,他和女儿斯库特和儿子杰姆生活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梅科姆。每天下班,阿迪克斯喜欢给孩子们读书,培养兄妹俩正确的是非观念,日子虽然平淡,却也十分温馨。
传闻他们的邻居拉德利先生的小儿子阿瑟是一个怪人,他十几岁的时候,因为不良行为被法官判定送到州立工读学校。但拉德利先生不同意,他把儿子接回家自己监管,从此阿瑟十五年没有露过面。有人说,拉德利先生把阿瑟用锁链栓在床上,也有人说,他的脑袋活像个骷髅头。这些谣言让杰姆既害怕也好奇。
流言蜚语,他人的不幸,都极其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现实中,比起真相,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谣言。而事情的本来面目,并不一定让人关心,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符合自己三观的信息,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事实上,阿瑟并非是众人口中的样子,他虽然被关在家里,仍会在暗中留意着房子外的情况。
杰姆因为对阿瑟好奇,在夜闯拉德利家花园的时候,裤子被篱笆钩住了,脱下裤子才能逃离。但当杰姆回去寻找裤子的时候,发现裤子被人缝补好并放在门边,等着他来取,杰姆猜测是阿瑟在暗中帮他。
有时候,阿瑟还会偷偷把口香糖、奖牌等小礼物放在橡树的树洞里面送给兄妹俩。
经过这些事情,每次路过阿德利家的时候,杰姆和斯库特不再感到害怕,反而很期待有机会可以见到善良的阿瑟并和他打招呼。
书中写道:“永远都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去认识一个人,不要相信流言蜚语。”
凡事有自己的底线,不随波逐流,不盲目站队。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才能让我们分辨善恶,认清一个人的本质。
02刻板印象,容易产生偏见
尤厄尔一家住在镇上,父亲尤厄尔先生是个酒鬼,母亲已经去世,大女儿马耶拉不仅要照顾家里的七个弟妹,还要忙于家里的体力活。
黑人青年汤姆每天去地里干活,都会经过尤厄尔的家。马耶拉经常请他帮忙干一些体力活。马耶拉没有其他朋友,因为汤姆的热心,让马耶拉对他产生了非份之想。
一天,她再次要求汤姆帮她搬个柜子,但当汤姆进入她家后,她却抱住汤姆,要求汤姆亲吻她。
面对马耶拉的挑逗,汤姆并没有推开她或者做出别的粗暴动作,而是试图让她打消念头,不想让她感到难堪。
这个时候,正好尤厄尔先生回家,看到女儿勾引黑人,心中大怒,在痛打女儿一顿后,为了掩盖女儿勾引黑人的罪证,他威逼马耶拉诬告汤姆强奸了她。
这个案子瞬间在镇上引起轰动,阿迪克斯则被指派为汤姆辩护。
得知阿迪克斯要为汤姆辩护,不仅阿迪克斯本人,甚至连杰姆和斯库特,都被镇上的人鄙视。
法庭上,陪审团无视尤厄尔父女漏洞百出的陈述,也不认真听取汤姆的证词和阿迪克斯的辩护,在没有任何医学证据的前提下,仍然一致认定汤姆有罪。
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时期,马耶拉和她的父亲在法庭中表现出目空一切,自信其他人都会和他们一样,认为黑人撒谎成性,品行不端。
偏见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真相的判断,它植根于内心深处,往往会把一个人的理智吞噬,并且成为伤害别人的利器。
而阿迪克斯本着专业的操守,本着律师心中的正义感,执着地追寻事情的真相并且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为汤姆做无罪的辩护。
阿迪克斯所表现出来的,才是一个人最应该有的良知。永远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因为在偏见背后除了真相,可能还深藏着善良。
03善良的灵魂,没有贵贱之分
对于评审团的结论,阿迪克斯平静地接受。他开始做准备,继续为汤姆上诉。但汤姆却因为不再相信法庭的公正,冲动之下冒险越狱而被击毙。
汤姆的死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小镇,人们把这个消息作为闲谈的话题。有人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社论,用激烈的言辞抨击汤姆的死亡事件。也有人主张,平等原则应该适用于所有人。
虽然阿迪克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汤姆,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对这个案件早有定论,在马耶拉开口叫嚷的那一刻,汤姆已被定罪。
汤姆的案件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镇上的居民也逐渐淡忘这件事情。
因为阿迪克斯为汤姆辩护,尤厄尔怀恨在心,扬言要报复阿迪克斯。
一天晚上,杰姆和斯库特参加完学校的活动,在回家的路上,尤厄尔跟踪他们并袭击,他一心要致两个孩子于死地。
两个孩子拼命挣扎逃跑,无奈敌不过一个成年男子的力气。在生死攸关的一刻,阿瑟听到孩子们的呼救声,赶来出手杀死了尤厄尔,救下了兄妹俩。阿瑟把受伤的杰姆抱起,跌跌撞撞地把两个孩子安全送回家中。
阿瑟拼尽全力保护了杰姆和斯库特,小镇的警长也站出来保护阿瑟,认定尤厄尔是倒在自己的刀上。
汤姆和阿瑟,虽然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被镇上的人认可和善待,但他们始终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反观尤厄尔,因为极度的自私和欲望,无视他人的生命,最终自取灭亡。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善良从来与一个人的学历、地位、年龄无关,它深深地埋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悄无声息地温暖着身边的人。
善良的灵魂,即使在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写在最后
书中有句话:“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何在纷扰繁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思维,看清楚复杂的人性,对外应对万变的外界,对内坚守本心,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愿每个人都学会换位思考,以善良的心去尊重和包容身边的人,方可在这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活得从容自在与无悔。
作者 | 凭栏,喜欢凭栏远眺,读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