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桌上,文凭却成了哑炮,值得深思!

年夜饭桌上,总是上演着魔幻般的现实剧:那些戴眼镜的大学生和硕士生,却缩在墙角落扒饭,而染黄毛的打工仔,却满场飞着敬酒。

去年我的堂哥吧,他硕士毕业回家过年,你看他捧着一个手机,像捧着圣旨似的。

而他那关系不错的初中同学二狗子,倒是在酒桌上,把酒桌变成了脱口秀现场,句句都很搞笑又很幽默,连20年前偷地瓜被鹅追的糗事,都能说出相声的效果来。

现在村里吧,常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只要能挣钱盖房的孩子,就是好儿郎,从不看你读了多少书!

我家隔壁老张家的儿子,在工地当包工头,去年用一年的时间,就给家里盖起了3层小洋楼,过年时他爹走路都带风。

而对门李叔家的那个博士儿子,还在实验室捣鼓瓶瓶罐罐,回家连换个保险丝都要找旁边的邻居帮忙。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才不管你写什么SCI牛逼的论文,在她们眼里,能掏出真金白银的才是硬通货。

其实这事儿得掰两半说。有些大学生还总装着"文化人"的架子,回村后才发现,连修个漏雨的屋顶,都比不过初中辍学的小王。

上周村头刘婶家电视坏了,海归硕士研究了半天电路图,结果打工回来的小陈看见后,拍两下机顶盒就给修好了。

你说吧,知识有时候就像高档西服,穿着去田里插秧反倒成了累赘。

可打工的也别嘚瑟太早。

我认识个农大研究生,回村带着老乡们一起直播卖山货,手把手教大妈们用抖音滤镜、如何剪切视频,现在全村土鸡蛋都成了网红产品。

还有个学法律的妹子,把防诈骗知识编成顺口溜,比什么法律条文都管用。

这些读书人放下身段搞实践,照样能在村里混得风生水起。

说到底还是两套生存法则在较劲。

大学生在城里学的PPT汇报,回村后还不如那些会递烟的初中生。实验室的数据分析,抵不过牌桌上会放水的小学生。

就像你带着最新款苹果笔记本回老家,结果发现大爷们更稀罕会修拖拉机的二狗子。

下次遇上亲戚说"读书不如打工",你先别急着上火。

你还是先装着一副知识分子的样子,慢慢掏出手机,教留守老人视频看孙子,顺手帮邻居算算化肥用量。

知识就像老陈醋,刚开封呛鼻子,时间久了才显香。

其实真正的文化人,应该既能跟教授们聊学术,也能蹲在村口和老汉唠今年谷子价,这才叫真把式!

最后,以上内容,仅余之浅见,乃一得之愚,或存偏颇之处,望诸君审思明辨,切不可奉为圭臬,权作参考可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