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想做一个关于家风、家训、家规一类的活动,为了把这个活动做好,也的的确确是收集了很多关于老祖宗的规矩。之前只是零零星星地回忆从小到大父辈不断在教的一些规矩,直到有一天找到了一本专门讲中国人老规矩的书。
先不说别的,光是吃饭用的筷子都有好多的规矩。包括筷子是怎么拿的、为什么要用公筷、用筷子夹菜有什么讲究、放筷子怎么样才符合规矩、筷子横着放怎么放竖着放怎么放……用餐的时候筷子不能含在嘴里、不能用筷子敲碗敲桌子……
当我跟朋友聊起这些规矩的时候,朋友用很诧异的眼光看着我问:你家是大户人家吗?怎么这么多规矩?
我坦率的告诉他,我家只是普通人家,但是这些规矩除了在这本书上看到之外,我想了想,其实在家里父辈和爷爷奶奶都有教我们,那本书的作者是北方人,实际上他讲了很多东西,咱们南方也同样适用。就凭着小小一双筷子,当时跟大家分享一边回忆一边聊能足足聊了一个晚上,就不得不自豪我们是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只是很多的规矩都随着家庭结构变小而慢慢的被忽略掉。于是我们就发现身边的熊孩子越来越多,有人说那些繁文缛节太麻烦了没必要,现在的孩子都挺独立、有个性接受不了,其实也许根源就在于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像我们的长辈那样不厌其烦地告诉、提醒他待人接物的规矩。
突然发现整理这些规矩其实挺有意思的,他不仅仅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而是在整理的过程当中,还不自觉地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所接受规矩教育的一幕又一幕。有些规矩我们的确需要代代相传,它既是家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真的能够体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素养。
(2023-34)